走路赚钱 走穴是什么意思( 六 )


鲁迅在《论毛笔之类》一文中写道:“不过我想,洋笔墨的用不用,要看我们的闲不闲 。我自己是先在私塾里用毛笔,后在学校里用钢笔,后来回到乡下又用毛笔的人,却以为假如我们能够悠悠然,洋洋焉,拂砚伸纸,磨墨挥毫的话,那么,羊毫和松烟当然也很不坏 。”[注]自钢笔取代毛笔、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书法的存在依据从全社会的泛化状态退缩为单纯的艺术形式 。而体制化的社会机制变革,改变了书法的创作实践、人才培育与信息传播等一系列环节,书法家与古代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有了很大的区别,职业化专业化过程使原本的混融身份产生了分离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正是此种“专门化”使得艺术家获得了一种独立于社会的品格 。此种“独立品格”是以“专门化”之前的文人化品格作为参照,诚如卢辅圣所言:“书法成了传统文人心理在现代社会冲击下退守一隅的最后堡垒 。”[注]实际上,这与书法领域中长久以来存在一条历史主义基线[注],或者可以称之为“以古为尚”的传统路径密切相关 。

走路赚钱 走穴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四、书风之变和“与古为徒” 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学史观类似,就书法而言,则是一代有一代之书风,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即是其表现 。在关于书法的美术史、思想史以及社会学的研究中,强调书风与时代精神之暗合,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字体和风格的演进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演进同步 。虽然在历史上经历了数次的书风易变,但是历代书家大都奉名帖为经典,帖学是清中叶之前中国书法史的主线 。中国社会内部思潮的变化以及西来之学的影响,使原来在帖学主导之下暗潮涌动的碑学、民间书法等得以浮出水面 。及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后现代艺术风潮与自由主义思想更是在中国激起了“现代书法”运动 。书法风格的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引出了关于何为书法经典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争论 。就书法的整个历史发展脉络而言,各个时期风格的追求有异,“取法乎上”的观念却并没有消退 。因此,在艺术审美化与社会或社会权力话语的颇显对立的解说模式之外,我们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指出,在传统书法和近现代书法的发展历程中皆存在一条历史主义基线,此一基线的存在一方面是书法自身传统的巨大惯性,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宇宙观、道德哲学等观念之延续的影响 。书法经过了文字、工具、文言文等多重“罢黜”,以及由此而来的艺术化和职业化之异变,一些研究者笼统地强调书法与人格、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断裂,而我们则试图延续前文中探讨的书家的文人化追求,从“以古为尚”的观念、审美传统的延续等方面,力图刻画出“与古为徒”的书法以及书家 。
帖学是清中叶以前书法史的主线 。“帖”本义指的是古人写字的布帛,后又指石刻或木刻的拓本,是学习书画的临摹范本 。具体而言,书法字帖分两种,一种是石刻拓本,一种是墨本 。前者称为碑学,后者则称帖学 。某一书家被称为大家或其作品成为传世之作是一个经典化的过程 。历来文人相轻,但总有一些作品或书家成为“万世师表” 。为人所熟知的名帖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怀素的《自叙帖》、米芾的《蜀素帖》、赵佶的《草书千字文》等 。在书法的整个发展史中能成为大师的书家寥寥无几,他们之所以为世人推崇,主要依据即是归属于其笔下的名帖 。
自清初以后,取法二王的经典体系帖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碑学从清中晚期直到民国中期则一直引领书坛 。书法的碑学化是中国现代书法史的基本特征,其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书家自身的求变以及书法领域内部的变革,另一方面则需要与广泛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注]明清以降,受宋明理学思潮的影响,文人士大夫崇尚清淡之风,然而这与当时趋于变革的社会历史潮流不合 。在书法界中,受此前馆阁体书风的影响,书法的发展近乎停滞而亟待求变 。从傅山的“四宁四勿”到康有为的“尊魏推碑,抑帖卑唐”,碑学之风日盛,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言:“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何其工也?”另外,金石考据学的兴盛,加之考古学的重大发展(如甲骨文等文物的出土),促成了学术界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金石、碑刻的风潮,在书界则表现为倾力发掘汉魏碑刻中的古拙质朴之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