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解释( 八 )



反者道之动[1];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1]反,有相反、返归二意 。二意相通:反于世界,返归于道 。详见第三部一章一则"反" 。
: 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 。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 。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 
: 优秀的人听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 。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 无的样子 。俗陋的人听了道之后,大声嘲笑 。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真道吗?所以《建言书》上说: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 。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 。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 。至高的道德却好像幽谷低下,极大的荣耀却好像受了侮辱,宽广之德却被视若不足,刚健之德视若苟且,实在的真理视若虚无,至大的空间没有角落,伟大的器皿成形在后,声音太大时,人在其中就听不到什么;形象太大时,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么 。道是隐秘的;然而只有道,善施与、又能成全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天下最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 。没有实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 。我由此便知道无为的益处 。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得著啊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著世 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 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失丧 。所以,知道满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 
: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 。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 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 。安静胜于躁动,一如寒冷抵御炎热 。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