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地震等级划分( 三 )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震震级
一、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 ,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 , 到目前为止 , 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
二、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 , 小于6级的地震 。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


地震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地震等级划分

文章插图
一、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 , 分为纵波和横波 。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 。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 , 所以地震时 , 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 , 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
这样 , 发生较大的近震时 , 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 , 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
二、地震震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 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 , 用“级”来表示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 。
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 , 放大倍数2800 , 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 。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 。
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 , 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 。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 , 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 。
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 。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震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 , 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 , 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震级最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 。氏 , 共分9个等级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 , 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 , 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0级 , 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 , 能量相差约900多倍 。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 , 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最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