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讲解全文( 三 )


我希望这位老师是因为在舞台上表演太紧张而导致的疏漏,但还是想借助这个片段来探究一点常识 。原文很短,录于下: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
常识一
《书戴嵩画牛》是一篇小散文,讲了一个爱画的戴处士和一个放牛的小牧童之间的故事,最后借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来当作结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向懂行的人请教 。这属于一事一议的写法,说它是围绕戴嵩的《斗牛图》而写,这没问题,但把它归类为是《斗牛图》的题跋,则比较牵强 。
作为一幅画的题跋,首先是形式上的“题跋”,题在画头位置,跋在画尾位置,题跋以及印章,其实和画本身是一个整体,都是作品的一部分 。当然,题跋的内容也要与作品密切配合,不能游离 。
《书戴嵩画牛》这篇短文并不是题写在《斗牛图》上 。内容上虽然写了《斗牛图》,却是从杜处士晒画时与小牧童的对话角度来写,主要是写对戴嵩画牛该如何来画进行的讨论,通过这讨论来表现出杜处士对小牧童观点的认可态度,从而推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不可改” 。其实此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肯定小牧童的观点,只是肯定了杜处士的“笑而然之”,这是关乎此文内涵的讨论,此处不表 。也就是说,此文并非专为《斗牛图》而写的题跋,而是围绕“该如何画《斗牛图》”出了作画的原则 。如果非要跟《斗牛图》挂钩,只能勉强称其为《斗牛图》后续的跋,但无法说它是《斗牛图》的一篇题跋 。如果把对一幅画的评论、由一幅画引发的思考,都称作是此画的题跋,显然不妥 。但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绝大部分老师的教案中,都是把这篇文章定位为“题跋”,这很奇怪 。
常识二
老师在大屏幕上给的关于题跋的文字定义,前半部分很明确:写在前面的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 。可紧跟着上的一幅画,苏轼的诗句完全出现在画的左侧,就是画尾的位置,从定义上来说是跋的位置 。但是这首诗分明是苏轼用来题惠崇的春江晚景图的,并不是跋 。这种文字和画面的错位,显然会影响孩子对画作题跋这个知识点的实际意义上的理解 。
紧跟着后面讲此文的写作背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这是苏轼离开画作后才写的类似于读后感一样的文章,这就导致对前面题跋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误解:写在前面的叫题,写在后面的叫跋 。——这个前面和后面,难道是个时间概念?
从对题跋概念的引导认知这个过程来看,会发现几层认知形式只有外在秩序,但内在逻辑是乱的 。其实孩子的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说什么,都是学过的,但要深入探究一下,又发现都是糊涂的 。我在日常教学中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讲到一首唐诗,明明是课本上学过的,孩子们会背会写会翻译,但是一问到诗情诗意诗歌之美,却纷纷摇头 。学过而不懂,通常是因为学的时候就没有理顺情理,只是进行了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
不管是讲解具体知识点,还是分析文章,内在逻辑都非常重要 。
常识三
“书戴嵩画牛”作为此文的标题,从文章内容来看,主要是讨论画牛应该怎么画的问题,也就是“写一写戴嵩画牛”,这里“书”应该就是写的意思,不应该是题跋的意思 。题跋是一种文章类型 。文章类型出现在标题里也是常见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