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是褒义还是贬义 和光同尘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道德经》随堂笔记
第四章: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 。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 。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
随堂笔记:
古往今来解读《道德经》的版本很多,但公认的经典本有两本,一本是河上公的本子 。河上公的本子的特点就是每一章都有标题 。另外一本就是我用的王弼的本子,王弼的本子是没有标题的,所以在王弼的本子里这一章就是这样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这个“渊兮”,大家可以把它顿开,这又变成诗了,渊博啊,似万物之祖宗 。下边又是三个字一组的排比句,非常漂亮,“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前面讲的是“渊兮似万物之宗”,这讲的是“湛兮似若存” 。深厚、湛蓝?“渊”和“湛”意思差不多,“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章道理太深刻,你看老子自己都感叹,“道”这个东西太深远了,太渊博了,那这章在讲什么东西呢?理解的核心又在哪儿呢?就在这个“冲”字 。大家注意“冲”的写法,我们现代人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它的含义,有时候就会出问题 。“冲”是一个组合字,大家把两点儿放平,这个“冲”就得到了正确的理解,“冲”就是二中 。二是什么?这两点是什么?就是阴和阳 。“道”是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 。“冲”的本意的形象,在讲什么呢?两股水,水冲到里边就掺到一块儿了 。讲它是两种力量的作用,是动态的 。所以现在我们来理解这个“冲”字,然后这一章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道冲”,“道”就是阴阳两者的相互中和 。大家如果还有疑问,脑子里边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画面感,别着急 。如果大家在这段时间里能够掌握“以经解经”的方法,这本书就会变得非常容易读了 。
我们用四十二章来印证一下,这一章讲的就是“冲”的事情,西安搞世园会的时候,世园会的标志是三角形,大家知道当年解释这个三角形是怎么解释的?就是四十二章这段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冲”在这儿大家就理解了 。“道”是万事万物本源,“道”就像太极一样 。“一”就是太极,“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 。“二生三”,阴和阳两者参合到一块儿,大家知道这个“三”应该把它写成参与的“参”,阴和阳两者参与到一块儿 。两股力量“冲”到一块儿了吗?这个“三”其实就是“参” 。阴和阳两者参与到一块儿就产生了万事万物,“三生万物” 。你也可以把它读成“参生万物”,这一下就好理解了 。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事情,在中国的哲学里边,都是阴和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换句话说,万事万物里边都有阴阳两种力量而存在,包括我面前这张桌子引力和斥力,包括世界上的男女,包括天和地,日和月,那包括大拇指,动的部分是“阳”,不动的部分是“阴”,大拇指为“阳”,其它四指为“阴”,都是用阴阳来概括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个部分参与到一起“参生万物” 。所以很多人问这“三”怎么解释,那没法解释,“三”是阴阳两者参与到一起,阴阳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和谐的世界 。
太 极
所以再反过来说,阴阳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了万事万物,所以“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事万物都承载着“阴”怀抱着“阳”,都有阴阳两个方面,“冲气以为和”这个“气”就是阴阳二气,两者参与到一起形成和谐的世界 。所以,这段话任何人的解释都不如《道德经》本身的解释 。就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所以阴阳两者相互作用永无休止 。太极图大家都看见过,咱们中国文化哲学概括的最高点就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是出自于《易传·系辞传》,《周易》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经,《易经》在《道德经》之前,《易传》在《道德经》之后 。《道德经》之后的《易传·系辞传》,就是概括出来“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更明确了 。老子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其实意思都是一样 。所以在中国的古典的哲学文化里边,一开始强调的就是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中和,相互作用,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元素,两者相互融合 。所以咱们中国哲学不太强调实体,而强调他们之间的关系,阴阳之间的关系 。强调他们之间关系形成的韵律、功能,在一个关系中来定位的阴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道冲”,“道”就是“二中”,阴阳两者相互中和,相互作用,“而用之或不盈”,谁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厉害了,包括诸葛亮《空城计》里边都唱“知阴阳”或者叫“晓阴阳”,懂得阴阳,这阴阳可不是阴阳先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