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下站起来的心愿 许下个心愿( 三 )


这些心碎都曾真实地存在过 。论坛建立以来,最主流的声音,就是持续不断地对药物研发的呼唤 。
争取“活着”
所有病友中,最特殊的一位叫“美儿” 。她来自四川成都,2012年5月出生后,被确诊为Ⅰ型SMA,17个月大告别人世,没有用过一粒药 。
美儿的母亲冯家妹,在川渝地区为人熟知,她曾参加过“超级女声”,与李宇春等人闯进成都四强 。美儿离开那天,家里飞来了一只蝴蝶,落在她手上,久久未去 。她用将近两年的时间接受这一切,在微博里坦陈遭遇,重新振作 。更多的SMA家庭找到她,向她倾诉求助 。
“他们的家庭正在重复与我一样的苦难 。”冯家妹有了新的想法,在为美儿奔波治疗时,她认识了马斌 。2016年1月,两人共同发起注册了国内首家专注SMA领域的公益组织,以女儿的名字命名——美儿SMA关爱中心 。三个月后,开始收集信息建立患者数据库,推动疾病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 。
人类试图战胜罕见病SMA,从发现疾病之初,全球科学家接力,寻找治疗靶点 。在“SMA之家”,国内外在研新药的动态和讨论随处可见 。诺西那生钠I期临床试验启动的消息,至今仍是阅读量最高的帖子 。“不但安全且耐受良好”,“在干预疾病进程方面表现出明显改善”,这些话语振奋人心 。
2016年圣诞节前夕,诺西那生钠在美国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治疗SMA的药物 。这是献给人类的礼物,却也是昂贵的礼物 。一针12.5万美元,前两个月注射4针,此后每四个月1针,年年如此,终身用药 。
“无能为力 。”价格出来后,潘庆雄不敢再想,绝大多数家庭都望尘莫及 。每长大一天,晓谊就更衰弱一点,争取活着的时间,等待降价、新药出现,成为父女俩最大的动力 。
晓谊的家里被改造成了小型“ICU”,床边摆放着咳痰机、无创呼吸机、雾化器、空气净化器,四周缠绕着大小粗细不一的管子 。她躺在床上,身下是医院ICU同款的护理床垫,由于不能自主移动,20分钟要翻一次身 。常人轻松完成的呼吸,也要靠机器彻夜辅助 。
晓谊在家里做雾化治疗 。
入睡前,戴上鼻面罩,机器配合自主呼吸,输送丰富的氧气,肺部微微张开,负压抽出二氧化碳,脆弱的呼吸肌得以充分休息 。早上醒来,雾化器开始嗡嗡作响,变成雾状的药液,顺着一根细管,缓缓进入鼻腔 。为了维持活着的基础——顺利呼吸,如此日夜循环 。
房间里,唯一的童真气息,是几只乌龟玩偶,放在晓谊身边 。她最喜欢乌龟,家里也养了一只 。玩偶们被她命名“姐姐”和“弟弟”,晓谊还有个弟弟,患有自闭症 。
爸爸说,女儿就像是“小乌龟” 。“坐”起来时,晓谊要从头到脚“武装”,穿上定制的马甲护具,前胸后背被紧紧包裹,像一身坚硬的盔甲,支撑起无力的脊椎 。四肢被套上矫形器,脖子里戴着颈圈,因为长期躺卧不便,她没有留过长发,与纤细的身体相比,头显得格外大 。
“好像很怪一样 。”潘庆雄望着女儿,笑着说 。他从不避讳在晓谊面前谈论疾病,SMA患儿心智与常人无异,两三岁以后,晓谊发觉了自己的不同,拒绝别人说起病情 。潘庆雄告诉女儿,“你只是不能站起来 。”他给女儿看霍金的视频,告诉她就像这样,这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也跟她讲国外的一款辅助设备,如果有一天能用上药,可以穿上它站立行走,看起来就像铁甲威龙、钢铁侠 。
他尽量不让疾病的阴影笼罩在家庭之上,晓谊和弟弟生病后,他关掉了公司,专心照顾女儿,妻子则带大弟弟 。曾经家里唯一的收入,靠他晚上出去开网约车 。日子虽有些苦,但也苦中有乐 。比如驱车1200多公里去参加一场难忘的病友生日会,推着全副“武装”坐在轮椅上的女儿到公园嬉闹,或是把她从床上抱起,到南向客厅里安享冬日的太阳 。时光,在这个家里安静地流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