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家长却被要求填写职务和收入 小学入学写家长职业职务( 二 )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认为,理解学校登记基本信息的必要性,毕竟,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家长的一些家庭情况,是有利于日常教育管理的 。“比如,如果学校得知孩子父母的工作单位都在外地,那么,平时就可以对孩子多一些生活上的照顾,这也不算对学生区别对待吧 。”但这部分家长也表示,虽然可以接受学校登记个人信息,但希望能够做好信息保密,杜绝隐私泄露 。
采访人员也随机采访了多位成都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自己孩子在入学时,只填过简单的工作单位信息,但没有详细到职务和收入,也没有再采集过家长的其他个人信息了 。
仅有一位家长表示,自己曾被学校要求填写过单位职务和收入 。但自己写得比较笼统,“收入也是按照城市大概平均水平编了个数字……这些毕竟涉及家庭隐私,平时我们也不会跟小孩聊我和他妈妈的收入等话题 。”
校长们怎么说:
此举利于保护家长隐私安全,也能给孩子们传递正确的职业观
此外,采访人员注意到,也有部分声音认为,如果学校不了解家长的信息,是否会对家校合作带来阻碍呢?
近年来,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几乎已成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共识 。例如在江苏,当地就曾展开深入的“百行百业进课堂”等活动,医生、警察、工程师、律师、演员等各行各业的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职业故事,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体验 。
在成都,也有不少学校的家长课堂搞得有声有色,颇受孩子们欢迎 。
那就有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学校对家长的工作单位、岗位、职业等信息全然不知,又该如何开展这些活动呢?采访人员也跟成都的校长们聊了聊 。
成都市成华区嘉祥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马飞山认为,教育部出台这一规定,初衷应该还是为了保护家长隐私和保证信息安全 。毕竟,在现实中,不排除一些教师在知晓家长工作单位和职务信息后,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与学生家长产生教学工作之外的利益关联,或者是导致一些不公正对待学生现象的发生 。
但马飞山也表示,客观而言,在坚持非必要不收集、非自愿不提供的情况下,一些特定学生、特定情况下的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工作性质等信息的提供,其实是有利于班主任老师和心理老师对学生提供恰当的教育和帮助的 。
另外,禁止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是否会影响家长进课堂呢 。马飞山认为,完全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老师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恰当合适的选题,然后通过家委会征集,家长自愿报名的形式,来参与家长进课堂的活动 。
郫都区华爱学校总校长杨霖也表示,禁止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并非禁止采集学生家长职业、兴趣、爱好、特长,所以这和家长进课堂以及家校共育并不冲突 。
对于家长进课堂这类活动,杨霖指出,这确实是当下很多学校都正在做的,效果和反响也非常不错 。因为家长资源是学校最为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它不仅能够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更能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拓宽孩子们的思维,弥补教师在专业领域中的不足,使家长成为学校的协作者、支持者 。
不过,杨霖也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公平且包容的”,例如,在选择家长进课堂的人员时,应该注重选择职业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要总是找所谓“高精尖”的家长,也应该推崇把基层工作做到极致的家长,这样才能给孩子们传递最正确的职业导向和价值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