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新解 杜甫 石壕吏


石壕吏新解 杜甫 石壕吏

文章插图
杜甫 石壕吏(石壕吏新解)
《石壕吏》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所写的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
我突然觉得,只说《石壕吏》太孤独,毕竟三吏三别是一个整体,单说谁都显得单调 。
这些诗是五言的,阐述了财路哥亲眼所见的事情,是石壕吏夜间捉人的故事 。
从侧面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
为什么是攻打安庆绪呢?是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取代了安禄山的位置 。
至于安庆绪为什么要杀他的父亲,无非是安禄山喜欢小儿子安庆恩,准备把刚刚建立起来的大燕国传给他,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只可惜,安庆绪不会给他父亲和弟弟这个机会,他直接把安禄山给杀了 。
没有了安禄山的燕军很快就被郭子仪打的大败,被迫退出长安 。
郭子仪之所以能打败安庆绪也和安庆绪的无能和优柔寡断分不开 。
你看他杀他父亲挺厉害的,但在用兵打仗上就不行 。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为安禄山的部下的史思明在安庆绪最困难的时候站在了唐军这边 。
后来史思明又把安庆绪骗出城给杀了,理由是弑父之罪 。
杀了安庆绪后,史思明以为看清了形势,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史思明又选择继续造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 。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
《石壕吏》就写在这个时候 。
那么诗人杜甫当时在干嘛?
我以前说过,文人有个毛病,难过之时写首诗 。
杜甫这个时候刚刚被贬,他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
这里我要说说“左拾遗”是个什么官职 。
在唐代,左拾遗相当于是谏官,是给皇帝提议见的,当这种官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杜甫还算命好的,只是被贬,没有被杀 。
他是怎么当上这个左拾遗的呢?
安史之乱刚开始,唐玄宗出逃,叛军占领长安 。
杜甫听说唐肃宗自立皇帝,便寻访追随,结果被叛军俘获,不过由于原来在朝中官位太低,所有并没有羁押他,只是将他禁足于长安城内 。
禁足就是你不能出长安城,里面可以随便溜达 。
这段日子,被称为杜甫陷贼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一些悲惨困苦的诗便出于此时 。
我可没有笑话杜甫的意思,古代的文人雅士,说是重气节,其实啊,都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 。
第二年,郭子仪大军压城,杜甫便找了个机会跑了出去,到凤翔找到了唐肃宗 。
都说“乱世出忠臣”,唐肃宗看他衣衫褴褛,面露一脸忠诚,也挺可怜的,便让他做了左拾遗 。
可是,杜甫和李白,白居易这些人都差不多,当了官就不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总是给唐肃宗提意见,唐肃宗一生气,贬了吧,就贬了 。
杜甫被贬上任这一路写的是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第一首是《新安吏》,杜甫在新安看到征兵,觉得这小县城哪里还有什么壮丁,因为壮丁早在安禄山刚兵变时就上战场了,就问新安吏,说是现在的命令是开始征召“中男”(18-22岁)的青年入伍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