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说,中男太弱小了,根本没有战斗力,怎么能守城呢,新安吏根本就懒得搭理他,看他也是个官,答应他一句,懒得回答第二句 。
第二首就是《石壕吏》,已经不是征兵了,和上一首不同,是抓丁,只要是男的无论老少,都要上战场 。
想想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兵也都是一群童子军,可想而知,战争对一个国家的消耗还有多大,不只是国力财力,还有人 。
战争是人口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
安史之乱之前,记录在册的人口有900多万户,五年之后,只剩下不到150万户 。
第三首是《潼关吏》,不是丁,而是兵,是守潼关的兵 。
大家知道潼关的重要性吗?潼关是前线,更是长安城最后的屏障 。
安史之乱刚开始,听说丢了潼关,唐玄宗立马往西逃跑入四川 。
所以说,守住了潼关就是保住了大唐 。
《新婚别》写的是刚结婚就上前线,和妻子含泪告别,妻子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把锅底灰抹在脸上,不再去看别的男人,如果可能,足不出户,你回来我等你,你回不来,我为你守着;
这是何等的慷慨悲壮,却又是何等的廉价 。
《无家别》写的是战士侥幸没死,从前线回来时发现,家已经没了,村子里没有几个人了,他四处寻找亲人,不知道是死是活,死,坟在何处,活,流落到哪里 。
可县官听说他回来了,让官吏找他,催他赶快去训练军队,迫于无奈他只能去操练那些小屁孩子,边训练边心疼,这都是未死的亡魂啊!
《垂老别》更悲惨,孩子都战死了,家也没了,老人觉得活着也没啥希望了,又来抓丁了,这次他不再逃跑,家都没了,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不如为了君主,为了国家,为了大义而献身,或许能博得个青史留名 。
就义无反顾地上前线,可是回头看到没人管的老伴,还是肝肠寸断 。
唐朝军队采用的是“府兵制”,没有战事时回家种田,有战事就当兵去,每个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采用一到五年一轮换,这样大概总能保证三分之一的人在服兵役,既保证了种田,也保证了戍边 。
当战争起来时,人们都不想去送死,有好多以自残为代价逃兵役的 。
如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描写的就是一个老人讲述的他在24岁时为了逃避兵役自己用石头砸碎手臂的事,虽然一生残疾,但得以终老 。
也从客观上反映出来没有人喜欢战争,只有那些好战分子才愿意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
“三吏”的最后是《潼关吏》,与其说视死如归,保家卫国,莫不如说是无所牵挂 。
《垂老别》亦是如此,他像是“三别”的结尾,其实是《潼关吏》的解释,正是有了《垂老别》,才有了《潼关吏》的英勇 。
我曾接触过一个抗战老兵,他说,人都是怕死的,尤其是在后方医院里,看着那么多的重伤员不断地抬出去,心里害怕极了 。
可是当伤好了,又重新上了战场,或者伤还没好,敌人打过来了,枪炮声一响,一点都不怕了,拎起枪就干 。
所以说,治愈恐惧的最好良药可能就是把他放在前线,推到战壕里 。
我们接着说《石壕吏》,它能选入我们的中学课本,自然有它的道理 。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少陵的泣血之作,在“三吏三别”中属于重中之重,它唐诗中的分量也是不小的 。
写安吏之乱的作品很多,但很少有人能达到杜甫这种水准 。
这和所写的事情是杜甫亲眼所见分不开,确实是真情实感,不是道听途说,不是人云亦云 。
人都说四十不惑,而当时已经是47岁的杜甫依然看不清事态,不能对事情究其根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幸福是什么 杜甫说
-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新解之一
- 杜甫三别
- 剑来最新解析 剑来小说
- 梦见黄莺
- 华为手机卡顿最新解决办法 华为手机卡顿怎么解决
- 春望古诗
- 杜甫绝句
- 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 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