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有关儿童的古诗词鉴赏 儿童诗( 二 )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 , 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 , 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 , 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 , 那屏住呼吸 , 眼望鸣蝉的神情 , 显得特别专注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 , 写得既突然又自然 , 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 , 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 。诗的语言 , 明白如话 , 质朴无华 , 十分本色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 , 小牧童怎样捕蝉 , 捕到没有 , 诗人没有写 , 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 , 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 , 看似闲情逸致 , 实则寄托情思 。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 , 活泼自由 , 语言浅显明了 , 形象自然生动 。综观全诗 , 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 , 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 , 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 。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 , 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毋庸讳言 , 诗所描绘、所刻划的 , 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 , 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

10首有关儿童的古诗词鉴赏 儿童诗

文章插图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 , 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 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向小儿招手 , 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 , 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 , 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 形神兼备 , 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 , 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 , 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
第一、二句 , 稚子 , 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 , 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 , 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 , “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 , 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 , 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 , 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 , 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 , “侧坐”姿态 , 草映其身 , 行为情景 , 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 , 而非稳坐 , 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 ,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 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 , 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 , 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 , 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 , 它在结构上 , 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 , 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