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是由北宋建筑师谁组织编纂的

1924年,23岁的梁思成和未婚妻林徽因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进入建筑系后,梁思成找到做建筑史研究的古米尔(Alfred H. Gumaer)教授,要求旁听原本是二年级才上的西方建筑史课 。他告诉教授,建筑史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课 。古米尔便问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历史是怎样的情况?”梁思成当时无从回答 。课余常常泡在西方建筑史经典中的他,也曾深深感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居然没有一本国人自己书写的中国建筑史 。

营造法式是由北宋建筑师谁组织编纂的

文章插图
 契机很快在1925年到来 。那年梁思成收到了父亲梁启超寄来的一本大书——北宋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 。这本沉睡千年的奇书,与杭州颇有渊源——1919年,由时任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先生在江南图书馆发现了《营造法式》,这正是晚清钱塘(今杭州)藏书家丁丙先生,于“八千卷楼”所藏的《营造法式》抄本,后人称之为“丁本” 。朱先生将书借出后,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此后又邀请诸同好以及古籍专家陶湘,多方搜集版本与相关古籍资料,整理校勘出版了更好的版本 。梁思成收到的,即是这版“陶本”,他如获至宝 。但亦如梁先生自己所说:“在一阵惊喜之后,随着就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失望和苦恼 。”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懂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24岁的梁思成至此确立了一生的学术目标:破译《营造法式》,填补对中国建筑认知的空白;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建筑史》 。1930年梁思成受到朱启钤先生的邀请,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并从1931年起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开启了解码天书的漫长旅程 。梁思成的方法,是将这部建筑学专著与实例结合进行研究 。于是,在整个华夏大地上努力寻找《营造法式》时代的木结构遗物,成为破译工作的关键 。虽然,与同时期欧洲罗曼建筑和哥特建筑数以万计的遗存量不可同日而语,但较之中国唐代以前的建筑遗存,上百处宋、辽、金这三百多年间的建筑遗存要丰富得多 。
营造法式是由北宋建筑师谁组织编纂的

文章插图
 营造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筑 图源:《营造天书》王南 新星出版社但是中国大地尚存的这些珍贵的宋辽金建筑,并不是营造学社率先发现的 。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对中国古建筑的考察,都开始得更早 。日本建筑史家伊东忠太于1930年终中国营造学社作学术报告时,更是傲慢地扬言,研究中国古建筑:“在中国方面,以调查文献为主,日本方面,以研究遗物为主,不知适当否?”加上宋、辽、金时代的木构遗存分布地域极广——北抵辽宁,南达广东,西至甘肃,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营造学社的成员需要抢时间 。《营造法式》又反过来帮助了中国学者——由外国人都能研究的“皮相”,进入中国古建筑的“真髓” 。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天书作为钥匙,中国营造学社走上不同于日本和西方学者的崭新研究道路,后来者居上 。中国营造学社自1930年成立至1945年结束,15年里共计调查了190个县市 。其中,1937年以前调查古建筑共2738处,详细测绘的有206组大小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1937年之后,由于颠沛流离,故准确数据不可考 。其中,通过对大量宋辽遗构的考察、测绘与研究,学社同仁们逐步揭开了《营造法式》所蕴含的奥义 。
营造法式是由北宋建筑师谁组织编纂的

文章插图
 当然,翻译天书,并不是《营造法式》研究的结束,或者更应该说是个开始 。以营造学社成员陈明达先生为代表的许多后继学者,将研究继续推向更深的层次 。至今,法式研究依然不绝如缕 。今年是营造学社成立的第90个年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了陈明达先生的点注本《营造法式》 。梁思成等建筑史家对《营造法式》和宋、辽、金建筑遗物的研究,有着和西方文艺复兴学者研究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遗迹同样重要的意义,都是推动人类文明之复兴 。而《营造法式》对于当代建筑的意义,梁思成也早有论述:“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史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 。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 。”浙版《营造法式》付梓让我们想起一本天书,一群学者,一件不朽的事幡竿颊、笏头碣、流杯渠、门砧限……翻开浙江摄影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这《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宛如在看“天书” 。繁体字、简体字、异形字穿插其中,层出不穷的古文术语更是让人如坠云雾 。但角落里时不时出现的朱红眉批、图绘旁的数字标注,在专业人士看来,一切有章可循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