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蓝色身影”展现中国青年风采( 二 )


2月2日 , 冰立方迎来了第一场冰壶混双比赛 , 这也是冬奥会的第一场比赛 。 看到中小学生观众时 , 赵毓瑾仿佛看到了十四年前的自己 。 “从他们身上 , 我找到了成为冬奥志愿者的另一层意义:将奥运情结与志愿精神传递下去 。 ”
此次 , 赵毓瑾的服务内容是引导观众 。 在她看来 , 志愿者应该主动为观众提供服务 , 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大家来提问 。 “比赛开场前有一个体育展示环节 , 播放倒计时短片 , 也有身着苏格兰长裙的演员进行风笛演奏 , 但很多观众并不知道有这样的环节 。 同时 , 还有大量观众在特许商店前排队 , 等着买纪念品 。 ”此时 , 赵毓瑾就会主动走过去 , 告诉大家体育展示即将开始 , 如果观众们在比赛前无法买到纪念品 , 不妨看看展示环节 。
“小朋友 , 我们把口罩佩戴上 , 好不好?”看到观众席上有小观众摘下口罩 , 赵毓瑾也会以轻柔、商量的语气进行提醒 。 “我不希望给小朋友带来被说教的感觉 , 对待其他观众 , 志愿者也应该柔和劝导 。 ”
在赵毓瑾看来 , 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团队中的一颗螺丝钉 ,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展示自己 , 而是将自己的努力融入到团队的运行中 。 当冬奥会顺利进行之时 , 其中每一个时刻都蕴含着我们的力量 。 ”
多语言呼叫中心 翻译服务
不仅是翻译 还是文化沟通的桥梁
位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冬奥多语言呼叫中心 , 身着蓝色志愿者服装的焦淼头戴耳麦 , 嘴里说着流利的法语 。 在这里 , 隔着一条电话线 , 志愿者们运用21种语言帮助来北京参加冬奥会的外国友人解决了各种问题 , 让他们感受到北京的温暖 。
焦淼值守的是法语专线 , 这几天她协助酒店工作人员 , 帮法国朋友解决了点餐、连接WiFi等问题 。 2月4日下午6点半 , 焦淼接到一个紧急求助 , 一名采访人员采访了说法语的外国友人 , 想请志愿者帮忙翻译成中文 , 由于这条新闻需要在开幕式前播出 , 留给焦淼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 。 “当时现场环境嘈杂 ,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 我翻译后还请学长核对了一遍 , 确定无误后 , 我才把翻译结果交给采访人员 。 ”
在服务过程中 , 志愿者们构建出了多个场景高频词汇和问题框架 , 并在多语言呼叫中心内部形成了共享文档 , 一方面作为冬奥的遗产和成果 , 同时也为呼叫中心以后的工作运营提供帮助 。 “我们学语言专业的大多数是文科生 , 对这类技术问题不太熟悉 , 但在翻译的过程中 , 我们会把用到的词汇和表述记录到文档里 , 共享给其他语种的志愿者 。 ”焦淼举例说明 。
俄语专线的志愿者还遇到这样一件事儿 。 一位俄罗斯朋友要求在其所住酒店寄存外套 , 不肯把外套带入休息的房间 , 但酒店解释没有这项服务 , 双方都不太理解对方 。 接线的志愿者很熟悉俄罗斯的文化 , 就解释称 , 俄罗斯天气寒冷 , 当地人的外套很厚 , 所以当地很多酒店会相应设置外套寄存的服务 , 这是文化和习俗的差异 。
焦淼说 , 当同学分享这个故事时 , 志愿者们可以格外感受到自己服务的意义 。 “因为我们学习语言 , 也了解各国文化 , 可以借助语言的桥梁 , 进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
国家速滑馆 运动队联络员
为过生日的运动员送上“冰墩墩”钥匙扣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不一样 , 它也叫大道速滑 , 是两人一组出发……”周沛霖笑着说 , 这几天 , 每当亲戚朋友问她有没有看短道速滑的比赛时 , 她都要这样“科普”一番 , 几乎成了速度滑冰的“宣传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