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首个举办夏奥会与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 而两届奥运会也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结下深厚“氢”缘 。 2008年北京夏奥会期间 , 我国建成首座车用加氢站 , 开启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从0到1”的示范;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 , 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成为运输主力 。
为保障冬奥会期间一场场赛事运输工作 , 从车型使用到氢的生产、运输、补给 , 各环节背后是各个企业提供的支撑 。 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低排放、抗低温等特点 , 更是成为冬奥会期间的一抹亮眼绿色 , 向世界展示了本届冬奥会始终坚持低碳、可持续的理念 。
文章图片
“终极环保车”
冬奥会赛场上奥运健儿们比拼正酣 , 赛场下的保障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 交通运输领域则是 “重头戏” 。 在三大赛区中 , 穿梭着的一辆辆运送车每天将运动员安全、安心地运送到赛场 , 保障冬奥会赛事顺利进行 。
本次冬奥会上担当交通运输主力的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亮相过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介绍称 , 北京冬奥会共计投入使用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开展示范运营服务 , 这是迄今为止在重大国际赛事中投入规模最大的 。 其中 , 大巴车数量创下有史以来氢燃料电池大型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数量最多的纪录 。
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 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 , 因此被称为“终极环保车” , 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冬奥会交通主力的原因 。 同时 , 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30℃低温启动、-40℃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 , 大巴车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以上 。 这意味着 ,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耐低温和长续航的特点 , 能在冬奥会期间有力的保障运送工作进行 。
而低温下如何保障运动员在乘坐期间车厢内温度的问题 , 也是车辆投放前所关注的问题 。 福田汽车欧辉客车事业部研发副总裁刘继红表示:“我们研发了‘U度’综合热管理技术 , 该技术可以将氢燃料电池所产生的废热进行循环利用 , 利用所产生的废热为车内采暖和前风窗除霜、除雾 , 在燃料电池功率达到75%时即可实现全余热供暖 , 并使整车能耗降低7.6% 。 ”
24小时运氢不间断
据了解 , 北京市两个赛区共投入312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 自冬奥会2月4日开幕到2月14日已累计用氢约42.04吨 。 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 , 氢能的生产、运输、补给如何保障也备受关注 。
作为科技冬奥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供应保障单位 , 环宇京辉与京能集团合作 , 利用由光伏、风能等所产生的“绿电”进行氢气的制取工作 , 实现“绿电制绿氢” 。 “我们是保障冬奥会的制氢、储氢、 运氢环节 , 每小时制造500立方米 , 每天给冬奥会供应1.5吨 。 ”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岩介绍称 , 为保障冬奥会的用氢需求 , 每天充装好的氢气会放在储氢区域内 , 加氢站联系后环宇京辉会运送过去 , 全天不分时间段运输 , 到加氢站后将装满氢气的罐子安装好 , 再把空罐子拉回来 。
由于氢气本身属于易燃气体 , 因此如何保障安全运输至关重要 。 张岩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在我们的指挥中心有监控系统 , 包括车辆位置调度等 , 有安全隐患会随时和驾驶员沟通 , 避免事故的发生 , 保障冬奥会期间氢能安全、高效配送 。 ”
氢源生产端、补给端保障的同时 , 燃料电池发动机也是车辆稳定运行保障之一 。 冬奥会期间闭环内就有569辆搭载着亿华通发动机的燃料电池汽车 。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为适应冬奥会赛区的超低温环境 , 亿华通携手福田欧辉客车于2020年1月在海拉尔完成了极寒测试 。 而去年8月 , 我们成立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组 , 正式比赛期间服务保障团队在延庆、崇礼及北京主赛区为冬奥交通车辆提供服务保障工作 , 并定时对车辆进行点检、巡检、保养 , 保障车辆具备良好运行状态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疗|“Thank you”频现——他们这样“表白”北京协和冬奥医疗保障团队
- 医疗|人民体谈:冬奥医疗保障,尽显使命担当
- 险路|保障绿色冬奥 国家电投氢腾大巴破题“严寒”与“险路”
- 商旅|首旅如家大力发展中高端酒店,助力冬奥会住宿保障
- 人员|首都机场累计保障涉奥人员18194人
- 保障|所有的饭菜都非常好!运动员纷纷为美食点赞 餐饮服务团队全力保障冬奥
- 设备|“冬奥+科技医疗”,深企“云端会诊”助力医疗保障
- 滑雪|冬奥会上“最会滑雪”的医生:全力保障运动员安全
- 场馆|从冬奥村到赛场 延庆保障“不打烊”
- 汽车|揭秘氢燃料电池汽车如何保障“绿色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