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于疯狂采砂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半年是草原,修大坝惹争议


毁于疯狂采砂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半年是草原,修大坝惹争议

文章插图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
鄱阳湖属于吞吐型、过水型、季节型湖泊,有赣江、修水、抚河、信江、饶河注入,湖水经湖口县注入长江,年均注入长江的水量为1436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5.6% 。
近年来,鄱阳湖“高水是湖,枯水是草原”的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全球关注 。
不正常的水位2019年9月16日下午3点,鄱阳湖星子站水位10.5米,较同期水位低5.76米;相比7月17最高水位20.68米,两个月内下降10.18米;由于连续4天低于12米,标志着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进入枯水期 。
鄱阳湖常年都是11月中旬进入枯水期,到次年3月结束 。而这次出现枯水位时间,较往年大幅提前,比2018年提前8天,比2017年提前了65天,是60年来最早的 。2019年冬季,鄱阳湖低于6米极枯水位的持续时间,创出新的记录 。
一时间,野草疯长,整个鄱阳湖成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景象 。
余干县康山乡渔民声称,他们打鱼30多年,从未见过刚到9月中旬,鄱阳湖就出现如此低的水位 。湖区大鱼罕见,渔民捕捞时间缩短,收入减少,许多人只得外出打工谋生 。
由于湖区晚稻正处于抽穗期,还需浇水,一些地方急忙组织抗旱队下乡,打机井抗旱 。
鄱阳湖周边10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
低枯水位使得洲滩外露,帆蚌、河蚬、螺蛳等底栖动物及植物死亡,减少越冬候鸟的食物来源,数十万只候鸟只得另觅它处越冬 。
在专家看来,“枯水一线,洪水一片”,这正是鄱阳湖的一个重要特点 。每当洪水季节,鄱阳湖形成宽阔的湖面;而枯水季节一到,湖面收缩为辫状河流,甚至出现极枯水位 。
但不正常的是,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不断提前,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水位持续下降,连续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 。
2011年5月21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仅为9.19米,与同期水位相差5米左右 。往年已进入汛期、天水一色的鄱阳湖,此刻呈现的却是水草茂盛的草原景象 。
而且,近30年的遥感影像资料表明,鄱阳湖变小了,面积缩减了24.3% 。
更糟的是,自2001年开始,鄱阳湖的面积缩减率有升高的趋势,平均每年缩减35平方公里,这一趋势至今还在延续 。
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出现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质污染、渔业资源退化、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问题,
鄱阳湖为何变成这样?
采砂之殇过去20年,在主河道、支流和湖泊中的采砂活动,是造成鄱阳湖冬季水位异常之低的主要原因 。
采砂导致出水河道被侵蚀、下切、刷低,扩大了出水河道的过水断面积 。更宽、更深的水道,加速了鄱阳湖向长江的排水,导致出湖水量远大于入湖水量,鄱阳湖被急剧“拉空”,水位快速下降 。
同时,采砂破坏了湖床下的蓄水层,导致湖水大量向地下渗漏,使得湖泊面积缩小 。
2002年,《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出台,在长江中下游河道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转而进入鄱阳湖;当时,正逢国内城镇化加速,砂石需求持续旺盛,供需矛盾突出,从而使鄱阳湖成为全球最大的采砂场 。
通过对遥感、监测、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2000~2010年,鄱阳湖采砂量约为21.54.亿吨,几乎是1955~2010年自然沉降量的6.5倍 。连续10年的超范围、超量、超深、高强度采砂,使其200余年的沉砂量采挖殆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