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阿拉上海人的精致和诗意为何不合时宜?


疫情下,阿拉上海人的精致和诗意为何不合时宜?

文章插图
上海,常住人口2500万,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不管是各种搜索引擎上还是人们的普遍口口相传的,大上海,对于国人来说,绝对是“神一样存在” 。经济发达,GDP也是全国第一 。不管是“魔都”还是申城,还是远东第一大城市,现在是全球顶级的超级大都市,这些都是阿拉上海的“光环”——绝对耀眼,属于环球级别的那一种 。


笔者是个比较土的人,穿着不是特别在乎,也不咋喷香水 。即使几次前往上海,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如“进城一样”,高楼大厦笔者倒是见得也不少,但是在很多方面,尤其是人的方面,笔者还真是得多像上海人学一学,即使笔者也自觉“根本学不来” 。当然,也不光是笔者不够聪明,主要也是笔者的关注点不在这些 。今天,笔者要从一个谦卑的角度多学习了解阿拉上海人的精致和诗意 。


首先必须要声明的是以下的材料是来自笔者的上海朋友——本地也有,外地来的新上海人也有 。


首先一个点就是小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衣服整洁,发型梳整,自己的东西要整理好,而且一定要尽量不要影响别人——吃的喝的等等 。但是这有个前提,相当部分人的这些教育是在上海的弄堂里——那里的环境过去可是不太好的 。所以说上海人的精致在过去来看,倒是真的很“值得其他人来学”,毕竟根正苗红 。


但是,问题就发生在多年以后的今天,首先还是一如既往地承认一个现实:上海的确是个全球性的发达大都市,中西交融,开埠又早,国内的潮流最早都是从上海而来 。不仅仅这些都为上海人提供了追求精致的条件,也提供了展现精致的舞台 。人就是这样,不管是刚刚开眼或者进入“精致的社会”很久,都会因为向往美好而使自己尽可能往美好的地方发展——衣食住行 。当然,这些美好也包括精致的想法,开阔的眼界和活跃的思维 。总之一句话,人的内内外外都要美好才行 。


关键是如何学习并实现“超越”呢?中西方的交融就提供了机会 。当然,笔者必须强调一句,不是西方的就是精致的,时尚的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那也没用 。西装洋服,咖啡红酒,电灯电话,舞厅电影,“土”上海人慢慢地就从“模仿”实现了“超越”或者说“共存” 。不得不说,中国人——不管是在哪里,模仿能力都是极其强的,现在美西方那么害怕我们超越也就是主要因为这点 。上海人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有了钱,有了房,也有了精致的生活习惯 。开始无论如何都想要喝杯咖啡,穿着优雅且时髦,当然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这样才会相得益彰嘛 。而且,其实说实话,精致的生活当然值得所有人去追求或者说肯定,我们都应该追求美好 。


也许刚开始,上海人只是学到了外在的东西,但是问题是时间一久,生活习惯彻底造就,也开始影响思维方式甚至是“全盘西化”了 。老祖宗的东西有些时候就会被轻易地丢掉了 。这当然不仅仅是在上海一个地方,人们进了城或者去西方世界溜达一圈,回来的时候要么是想要自己与众不同,要么是盲目推崇,都会或多或少的被影响 。西方那一套,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发现“不灵”啊 。
【疫情下,阿拉上海人的精致和诗意为何不合时宜?】

说了外在的,还有一个自身的原因也必须要有,那就是江浙地带,自古以来就比较富庶,一些大家大业的书香世家或者商贾大家也都会有比较精致的生活习惯 。而且他们在经济的重心移到上海后也自然会涌入,这就是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上海人的的确确该精致 。社会也需要这群人的存在,最起码大家也得知道日子到底往哪个方向走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