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通用的4个喝茶误区 喝茶的误区有哪些呢


六大茶类通用的4个喝茶误区 喝茶的误区有哪些呢

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外地茶友,聊到他的泡茶经历 。
某次,别人送给他一盒古树普洱,据说山头还不错 。
然后就烧水准备试喝 。
8克茶,用150毫升盖碗泡,茶味倒是不苦不涩,还有明显回甘 。
但很奇怪,这茶颜色怎么这么淡?
眼看着,这就像菊花茶泡水的汤色,只有点浅浅的黄 。
于是,他先向送茶过来的当地朋友,探听情况 。
结果得知,生普的汤色就是这样 。
“你才泡第一冲,理论上那只是洗茶水,茶味还没开始真正出来……”
那位茶友半信半疑,私信找到我们 。
先发来茶汤图,接着又换了一个角度提问 。
“帮我看看,这杯茶的颜色怎么这么浅?”
说实话,只看这张茶汤图,觉得一切都很正常 。
茶汤透亮,不浑浊,肉眼看不出问题 。
至于说到汤色浅,那就更不奇怪了,这是生普新茶常见汤色嘛 。
想到这突然反应过来,对方显然是被惯性思维误导 。
事实在于,茶汤浅≠味道淡 。
喝茶时,千万别因为汤色清浅,平白无故冤枉好茶 。
岁末年终,谈及新手茶客们的喝茶“偏见”,这4点误区该早点破除!
《2》
第一,茶汤颜色浅,代表茶味淡?
并非如此,颜色深浅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
而滋味浓淡,得通过嘴巴品尝,才能知道答案 。
很多时候,一些能欺骗过我们眼睛的事,不一定能瞒得过嘴巴 。
比如,看着近乎无色的白糖水 。
比如,川菜里别具一格的开水白菜 。
比如,看着迷你可爱的指天椒,实际上辣味翻天 。
所以在评价一款茶时,别急于一时地以貌取“茶” 。
一款茶的滋味如何,还得靠认真喝过,才能得出准确答案 。
像高山白毫银针,虽说它的茶汤同样是偏素色的,看着就像一轮清辉 。
但小口细啜茶汤,只会感觉它格外鲜醇、鲜爽无比 。
茶味鲜甜动人,汤感淳和又饱满 。
反过来看,有的茶汤色虽深,但却“外强中干”,茶味极度寡淡 。
就像武夷岩茶里,已经焙焦的病火茶 。
泡出来一看,茶汤呈现出浓油赤酱般的酱油汤 。
但喝入口的那一瞬间,才知道它的滋味一早就被焙空 。
喝起来空空如也,根本不好喝!
《3》
第二,茶叶的发酵程度越深,茶味越充足?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新奇说法 。
有人称,想要买到耐泡的好茶,那它的发酵程度就必须要高 。
啊,原因为何?
因为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其茶味物质含量会增加 。
发酵程度深,茶味更充足 。
泡茶的时候,自然更加耐泡 。
“就像熟普之类的黑茶,普遍就比绿茶来得耐泡 。”
此言谬矣,不可信 。
决定茶味物质积累是否充足的原因有很多 。
最基础的,还得看产区、工艺、储存等 。
产区环境好,采茶标准,制茶工艺到位,规范细致仓储的好茶,茶味物质含量更丰沛 。
茶汤泡出来自然会“更有味” 。
而茶叶的发酵程度高低,只会改变茶味特色 。
做不到无中生有,凭空增加茶味 。
如果一款茶的原料太差,那么,即便发酵程度再高,依旧会寡淡无味,不好喝 。
当然,茶叶的发酵程度也不是越高越好 。
对红茶而言,如果发酵程度过高,反而会损耗茶味,更容易出酸味 。
对绿茶而言,它是六大茶类里典型的不发酵茶 。若是制茶时,加工不到位,没有及时杀青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