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什么 川崎病有什么特点


川崎病是什么 川崎病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一、川崎病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syndrome , MCLS)又称川崎病 , 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 , 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 。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 。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 , 男多于女 , 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 。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 , 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那么川崎病要如何治疗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 。
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此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六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五条才能确定:①不明原因的发热 , 持续5天或更久;②双侧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 , 唇发红及干裂 , 并呈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 , 以及恢复斯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形红斑 , 但无水疱及结痂;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 , 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 。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 , 则四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近年报道不完全性或不典型病例增多 , 约为10%~20% 。仅具有2~3条主要症状 , 但有典型的冠状动脉病变 。多发生于婴儿 。典型病例与不典型病例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相近 。一旦疑为川崎病时 , 应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
二、川崎病应该要如何治疗呢
       急性期治疗
1.丙种球蛋白近年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 , 2~4小时输入 , 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 , 分3~4次 , 连续4天 , 以后闰至5mg/kg·d , 顿服 。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 , 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 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 , 分3~4次 。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 , 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 , 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 。服用14天 , 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 , 一次顿服 , 丰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3.皮质激素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 可缓解症状 , 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 , 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 , 促进动脉瘤形成 , 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 。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 , 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 , 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
恢复期的治疗和随后治疗
1.抗凝治疗恢复期病例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 , 1次服用 , 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 , 如无冠状动脉异常 , 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 。此后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 。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 , 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 。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 , 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 , 直到动脉瘤消退 。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 , 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 , 分2~3次服 。每年心脏情况 。如超声心动图 , 临床资料或运动试验提示心肌缺血 , 应做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 , 应长期口服造影 。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 , 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 。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 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 。这些病人应限制活动 , 不参加体育运动 。每3~6月检查心脏情况 , 如有心肌缺血表现或运动试验阳性 , 应作冠状动脉造影 , 了解狭窄病变进展情况 。患有1支或多支主要冠状动脉闭塞的病人 , 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 , 反复检查心脏情况 , 包括心肌扫描、运动试验、冠状血管造影等 , 并考虑外科治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