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周本纪》记载“河竭而商亡”,没有说因纣王而商朝灭亡 。这究竟是何原因呢?长期以来,关于商王朝灭亡的原因,多因袭儒家的说法,也就是认为商王帝辛残暴计划了国内矛盾与周人之间的民族矛盾,而导致了在武王伐纣时,纣王众叛亲离,最后自取灭亡 。但是,《左传·昭公十一年》的的观点是:“纣伐东夷,而陨其身 。”《史记》则认为:“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 。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 。”前者的观点是商纣对外战争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而《史记》的观点则商朝的灭亡归咎于自然环境的问题,根本上说是经济的恶化 。其实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联系性 。商末帝辛时期,中国气候转入寒冷期,农作物减产,动物资源减少,周人开始觊觎灭商 。为了转嫁国内危及,同时也是为了掠夺资源,商人对东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争消耗了商的国力,也给周人提供了灭商的良好机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司马迁说“河竭而商亡”与《左传》说“纣伐东夷,而陨其身 。”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那么为什么商朝要选择征伐东夷,东夷又在哪里?以及这场战争的规模为何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呢?在甲骨文的卜辞中,东夷被称之为了人方,多数学者认为“人方”就是分布在今山东地区的东夷,一般理由有如下四点:其一,卜辞中征夷方经过“索”地,据“索”氏铜器可知“索”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兖州;其二,征夷方的卜辞里的“杞”地,其地应在山东新泰;其三,甲骨卜辞里记有小臣“醜”赴攸以御夷方的事,这个小臣醜应与苏埠屯 所出青铜器的“亚醜”氏有关;其四,卜辞中的“淮”字应该是“潍”,也就是山东潍坊 。史学界排列出的征夷路线为:安阳-兖州-新泰-青州-潍坊 。以上当然是后人的追述,因为东夷的名称并不见于商代,如果人方不是东夷,很难想象,像帝辛征东夷这样的大的时间竟然在甲骨文中完全没有记载 。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目前对纣伐东夷动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从仲丁开始,在商末帝辛时期达到高潮的大规模向东方夷人地区的进攻,其根本目的是掠取资源 。上古时期,海岱地区属青州、兖州之地,这里物产丰富 。据《禹贡》记载,兖州的贡品有漆和丝,青州则贡松和丝以及各种海产品,尤其是海盐 。另外,商人掠夺的资源可能还包括铜、锡等铸造青铜器的原材料以及其他奢侈品 。而商人掠夺的最重要资源应该是盐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治国,修政,因其俗 。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商纣时期的盐业生产遗址,在渤海西岸和南岸分布非常秘籍,历年来考古发现证明,在渤海岸边的鲁北、鲁西北,包括滨州、东营和潍坊等市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盐业生产遗址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在商代时期,“位于山西省南部夏县芦村的盐池,是邻近陕西的中国北方核心地区唯一盐矿 。是西部地区距离安阳最近的一个食盐生产基地;在河南、黑背、安徽或者湖北等容易到达安阳的省份中都没有发现食盐储存(盐块或盐水)”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帝辛发动对东夷的战争,很大目的是为了掠夺这一区域的食盐资源 。当然,商王朝灭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纣王伐东夷的战争是商代灭亡的重要原因 。根据据王晖和黄春长先生的研究,在商末文丁时期,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相对寒冷干旱时期,这种气候造成了农作物的歉收和动物资源的减少 。从而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商人争夺资源,周人伐商之举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同时为了攫取资源,商人加快了对东夷的攻伐 。纣王在位的30年间,先后几次发动对东夷的战争,战争严重消耗了商朝的国力,这才给周人可乘之机,最终灭亡了商朝 。综上,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减少,迫使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周人对商的觊觎,从而商纣为了转嫁矛盾,征伐东夷掠夺资源,却消耗太多国力,为姬周所灭 。rr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