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有一类字叫做「指事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汉字中的数字「一、二、三」,就是很典型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小孩子都能理解 。「一、二、三」可能来自古人用的算筹形象「|、||、|||」,如下图:
文章插图
汉字「四」其实在古文字阶段与算筹是对应的,写作四划,也即:「亖」,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亖」: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那么,这个「四」又 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不用「亖」没有流传下来?首先,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开始,就是采用竖写方式,这样,如果使用「亖」的话,与「二、三」连在一起写的话,是非常容易混淆不清 。如下图:
文章插图
所以,大概从东周开始,就借同音字「四」字來代替「亖」 。如下图所引的古文字字形:
文章插图
古罗马文字的表数字也有这个现象,如罗马数字中:Ⅰ、Ⅱ、Ⅲ、IIII,开始也是跟汉字一样,积划表示,察而见意 。拉丁字母是横排书写,如果连着写,就容易混淆,所以后来就采用「Ⅳ」来代替「IIII」 。(注:罗马数字「Ⅳ」其实就是5-1的意思,「V」是「5」「Ⅰ」是「1」,「Ⅰ」在左边表示减,在右边表示加) 。从上面的古文字可见,「一、二、三」如果是竖写的话,还是容易混淆,所以,到东周汉字隶变时代,「二、三」则靠笔画的长短来实现区别,如下图中战国晚期的简牍文字:
文章插图
(注:「隶变」也即汉字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籀篆古文,变成「抽象化、笔画平直化」的隶楷书,这其中有大量的简化,造成很多汉字以及汉字部首同形,导致汉字区别度下降,但好处是高了书写速度 。)但是,「二」上横短,下横长的写法,与古文字「上、下」几乎完全相同,那么,为避免与「二」混淆,就加上一竖画来区别,如下图所示:
文章插图
汉字「一、二、三」即便通过笔画长短来区别,但是竖写方式还是容易混淆,所以,后来就加上了部首「弋」避免混淆:
文章插图
(注:「弌、弍」古音「声母」是一样,类似广东话的读音「压、仪」,所以,「弋」部在「弌、弍」属于「音符」,起到表音的作用,故而它们也属于形声字 。「弎」只能解释为受「弌、弍」影响的「类化」,也即「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另一个表数字「贰」,其实和「弍」没有关系,是从「貣」累增分化而来,中文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除「贰」以外,都是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汉字大写系统是为了防止纂改账目,大约起源唐宋,在元末明初形成 。这个问题不展开,需要另文考证)综上可见,能很好的区别同形字,明确表达语言,是汉字演化的动力之一,也即汉字演变规律之一:「区别律」 。东周时期叫做「轴心时代」,出现像孔子、老子、释迦摩尼、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思想家,人类文明开始走向成熟,古、今汉字的分水岭「隶变」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东周春秋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大量复杂有深度新思想涌现,这意味着语言的也会随之变化,那么,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也会变得复杂、精密,才能实现明确的表达语言,记录、传递信息,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 。综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下结论:汉字「四」纯粹是一个「借用字」,也即「六书」中的「假借」,在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理论中称为:「本有其字的假借」,也就是说:古文字中最初用「亖」来表示数字「4」,但是「亖」因为容易与「二、三」混淆,所以,春秋战国开始,借用同音字「四」代替「亖」,到秦汉已经完全定型 。后来,「亖」也就渐渐不通行被舍弃 。 那么,「四」原来的造字本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些争议,大概有以下三种说法:1、许慎《说文》的解释是:四,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许慎认为像「一个方形分成三份」,以「四条线」此来表示「四」 。段玉裁注解是:「谓『口』像四方 。『八』像『分』也」 。故「四」从「口」从「八」 。「八」是「分」的初文本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写数字一到十的写法 大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大九十大写
- 开业第一天卖出500杯的奶茶店的营销策略 奶茶店开业送什么
- 张也个人资料及简历 张也的老公是谁
- 武校学费一般多少钱 上武校一年学费大概多少钱
- 要想吃到一碗麻辣鲜香的米线 一碗飘香米线
- 八一队将在主场迎战东莞戈尔:小将要抓住有人受伤的机会
- 波什一年伤一回已成习惯小皇帝脚踝痛彻心扉
- 科比仅排得分后卫第二?德帅:是指受伤的科比吧
- 「晚报」蔚来宣布拟在新加坡证交所二次上市 /显示属地后 IP 代理产业爆火
- 蒸肉包子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