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 。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跟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还是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 。一、激疑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 。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动力 。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解疑欲、解惑欲 。为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 。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辩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 。学生初步自学课文明,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问 。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与有关的工具书;一问就是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 。学生自学前教师可些思考的问题加以启发 。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开始学生生疑往往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 。当学生生疑有所进展时,教师再拓开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阅读的课文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 。2、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有些课文,或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考 。3、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 。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二、辨疑、析疑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但要不断深入进行,却有赖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展开 。教师激疑、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比较,分析,判断,推理 。学生出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应该在头脑里立刻进行梳理,分主、次、轻、重,按一定的顺序巧妙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找答案 。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 。再说,教师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超过学生,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常常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闪耀,教师敏捷地抓住这些火花,把它在全班学生心中点燃,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效果会大大加强 。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1、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 。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里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 。学生的基础不是零,他们有知识库存,即使是程度差的同学也是如此 。温故而知新,应启发他们运用旧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从思维的类型看,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过程看,可分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等 。要发展学生这些能力,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教学中比较的天地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剪裁,等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垂直思考 。古今作品比较,课文中前前后后的比较就属这一类 。3、鼓励创造精神 。学生辨疑、析疑时,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 。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如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 。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的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点突破课堂上常有这种情况:举手、质疑、辩论常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他们学习得特别主动积极,而有的学生主动性就差些 。对他们必须深入了解原因外,要采取重点帮助的办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开动脑筋,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思考能力是逐步培养的,发表见解的能力是逐步锻炼的 。在难易适度上做文章 。教练员训练运动员要善于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才能,教师训练学生也是如此,要认清学生的差异,使程度好的、中的、差的,思维敏捷的、迟钝的都开动脑筋,有所进步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要保护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在设计课堂问时应有难有易,有简单有复杂,高低兼顾 。变换训练的方式 。不能总是教师问,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可指符号,学生可齐拾,可轮流答,重复答,跳答 。采用多种多样训练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学习语言文字,利用学习的认识规律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领航开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集合包含和不包含符号大全 数学不包含符号
- 数学家朱良璧逝世 享年108岁:唯一在《数学年刊》发表论文中国女数学家
- 网络用语是错字谐音构成的,会让我们思维错乱吗
- 写好文案的10大绝招,比较有力的营销思维
- 寒假和娃一起玩的桌游集合来了,又美又锻炼思维
- 小学一年级abab式 abab的词语有哪些
- 棋牌养生的好处 锻炼思维,启迪智慧
- 一年级拼音拼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调及练习,收藏好 声母表和韵母表图片
- 孩子练空手道 提高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 在生活中,数学体现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