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成长需要 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一种通过后天努力可以不断提高的个人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只要爸爸妈妈们不要太心急 。配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悉心引导,你和我都能做到 。 
2岁之前: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 
刚出生的婴儿,生活在一个感受弥漫的世界之中 。他们的情绪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伴随着某种身体感受的体验而产生 。肚子饿了,屁股湿了,小手小脚碰到冰冷坚硬的东西不舒服了,孩子都会用哭泣和叫喊,来表达自己恐惧和焦虑 。因此,处在这一阶段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需要尽可能敏锐地对孩子的各种不良情绪做出及时回应,以现实的行动去解决孩子的焦虑源 。 
简单地说,父母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自身“消化焦虑”的能力(即健康的人格)反复借给孩子使用,帮助孩子及时从每一次的焦虑状态顺利回归到非焦虑状态,并且,在这样互动过程中,促进孩子自我功能的发展,在孩子的内心播种下“焦虑是可以处理的”的基本信念 。这种健康的人格基础,正是一个人成年以后发展和完善各种能力,也包括情绪管理能力的必备基础 。 
这里的关键,是要父母自身首先可以平静地面对孩子的哭闹,而不是急得乱作一团(那样会反过来加剧孩子的焦虑) 。举一个理想的情景为例,母亲听到孩子的哭声,发现尿布湿了,就马上熟练地给孩子换尿布,同时温柔地对孩子说:“等妈妈给你换好尿布,你的小屁屁就舒服了……”即使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听不懂这些话语,但母亲温柔的声音和逐渐放缓的呼吸,也足以很好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 
3-5岁:帮助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并体察这些情绪 
等到孩子更大一些,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发展,我们就可以开始借助言语交流,对孩子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情绪管理”教育 。这个时期父母的主要工作,是增进孩子对于各种情绪“体验的”和“知识的”的双重理解,让他们领悟到情绪是我们对应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 。 
首先要帮助孩子命名情绪,以便他们可以将某个时刻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感受,作为一种可观察的对象去认识和理解 。我们可以在为孩子准备牛奶的同时对他说:“宝宝饿了,所以宝宝着急了 。”也可以在孩子被新年的鞭炮声惊吓时对他解释:“宝宝被鞭炮声吓倒了,宝宝害怕了 。” 
等到孩子对于某种情绪的名称已经十分熟悉,就可以带领他们去更为深层地体察这种情绪,理解它更为广泛的外延 。比如“害怕” 。我们可以借助孩子亲自经历的事件,或者是故事或图书来告诉他,害怕这种情绪有很多种 。遇见大狗、独自在房间里、身边有人吵架、或者是站在高高的小桥上,都可能让不同的人感到害怕 。 
不要去否定和控制孩子的情绪 。要求一个三、五岁的孩子具有和成年人一样自控力是不人道的,甚至可能会让孩子对于情感暴露产生羞耻感 。对着哭闹的孩子大喊“不许哭了”可不是个好办法,不如去问问他“如果哭过一会儿之后不那么伤心了,就停下来好吗?”如果还能专心听听孩子为何如此悲伤,那是最好不过了 。 
5岁以后:让孩子尝试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 
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开始教育孩子做情绪的主人,以及尝试去理解别人的心情 。 
父母要帮助孩子知晓,我们可以对同一种情绪采取不同的行动反应,其中有些反应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而有一些则会让我们感觉更糟 。有些孩子在冲动的时刻会动手打人,另外还有一些则会伤害自己 。在这样的时刻,父母首先要制止孩子的伤害性行动,然后告诉他,其实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可以表达愤怒:你可以大声说出“我生气了!”再找张白纸把内心的愤怒统统画出来,撕个粉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