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找准比赛的“气象窗口期”(冬奥有我)

冬奥|找准比赛的“气象窗口期”(冬奥有我)
文章图片

气象服务是保障冬奥会顺利举办的一项重要工作 。 从历届冬奥会来看 , 因高影响天气如大风、大雪、大雾等推迟赛事的情况并不少见 。 如何避开高影响天气、在高影响天气背景下找到适宜赛事举办的“气象窗口期” , 成为我们气象预报员最重要的工作 。
就以我所负责的跳台滑雪项目的气象预报为例 , 由于跳台滑雪项目对风速要求很高 , 风速不能超过每秒4米的风险阈值 。 如果比赛时风力超过阈值 , 会影响运动员的空中飞行姿态、着陆动作和比赛成绩 , 甚至会威胁到运动员的安全 。 我的主要工作是精准找到风速小于每秒4米的比赛“窗口期” , 供组委会对比赛时间进行调整、优化等 。
这是一份极具挑战的工作 。 本次冬奥会 , 一些赛区是复杂山地地形 , 比赛要求根据各项赛事对气象要素的不同需求 , 实行“一场一策”“一项一策” , 即对每一场、每一项赛事精准预报 。 复杂山地气象精准预报是国际公认难题 , 人们常用“百米不同天”“一天变四季”来形容山地气象 。 对预报员来说 , 要实现精准预报 , 面临巨大挑战 。
在大陆性冬季季风气候主导下 , 崇礼多大风、低温天气 。 如何在大风天气条件下 , 特别是在未来1—3个小时内 , 找准适宜比赛的、风速小于每秒4米的赛时“窗口期”?从2017年冬季开始 ,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的36名预报员便开始在赛区进行实战预报训练 , 收集赛区观测数据、构建山地气象预报模型等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布设了11套冬奥专用气象观测设备 , 捕捉每一条赛道从起点到结束点的气象要素变化 , 加上各类激光测风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等设备 , 形成了立体监测网络 , 为预报员提供大量实况数据 。 再加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研发团队研发的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融合模型、预报误差人工智能订正模型等关键技术方法 , 构建了冬奥气象预报技术体系 , 并实现逐10分钟更新 , 为精准预报提供了科技支撑 。
(作者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首席气象预报员、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气象预报组组长 , 本报采访人员李红梅采访整理)
作者:段宇辉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