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女足夺冠背后:铿锵玫瑰的商业化之路

中国女足夺冠亚洲杯 , 微信刷屏 。 要说这一波热度里 , 可能也有不少是从男足那儿蹭来的 , 毕竟男足最近表现实在不佳 , 这一对比 , 铿锵玫瑰更铿锵了 , 不少男足球迷估计也借此平复了一点心情 。
除了输赢和观众缘 , 两者之前还有一点 , 也被人拿出来对比——
比如知名足球媒体人黄健翔前几天就公开表示:“强烈要求足协按照男足十二强赛赢一场600万的标准给女足发奖金!”
再比如《足球报》国内部主任李璇也说:“希望中国足协把男足‘省下来’的赢球奖金发给中国女足 , 如果亚洲杯夺冠 , 建议翻倍 。 ”
一、
“愉见财经”把奖金这事儿扩大点范围来说 , 那就是女足的商业化 , 或者再扩大一点 , 女子体育运动的商业化 。
一个常识是 , 全球范围对女子体育的认识、 宣传和商业化途径 , 都明显落后于男子体育 。
“愉见财经”再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在国际上 , 有些女足赛事的赞助资源是“边角料” , “边角料”到什么程度呢?通常是作为男足赞助权益的“赠品” , 被打包卖给赞助商 。
其实 , 中国女子体育相较之下其实已经是世界领先 。 以中国女足超级联赛为例 , 其收入虽远不及男子 , 但女超整体投入仍是世界第一 , 平均年薪世界前三 。
另外 , 还有一个趋势是 , 女子体育商业化虽落后于男子 , 但发展势头蓬勃 , 德勤在一份报告中预判 , 女子体育商业化的未来价值将远超十亿美元 。
再说回到中国女足 。
很多人或许想象不到 , 国内女足超级联赛从1997年就创立了 , 但是拿到正儿八经的“冠名费” , 已经是2005年的事儿了——而且 , 当年某商家出资冠名女超联赛收官战 , 赞助额仅为6万元 。
当然这里我们也要辩证地说一句 , 钱这东西 , 的确不一定都是好事儿 , 过度商业化也可能把本来单纯的拼搏、比赛、教练运动员关系之类 , 搞得很复杂 , 负面作用也很常见;但是 , 商业化不足 , 肯定也是个问题 。
有句俗话 , 话糙理不糙:有钱不是万能的 , 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
爱国主义为国奋战精神可贵 , 但也得让运动员除了精神财富之外也拼有所获吧 , 毕竟人家从小就投身这一行 , 全身都是新伤老伤 。 更重要的是 , 现代赛事的输赢 , 很大程度上是在拼高科技 , 包括装备、场地、训练、饮食、科医等许多方面 。
铿锵玫瑰也有过艰难寒冬 。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 , 中国女足逐渐走弱 , 2007年在本土参加完世界杯之后 , 除了几个全运大省外 , 女足俱乐部的生存状况也并不理想 , 球员的各方面训练条件根本无法和男足球员相提并论 。
还记得几年前 , 某位女足国脚曾经在一次活动上提起一个细节 , 说是 , 部分女足的场地还比不上业余社区赛的水平 , 一些球队甚至没有固定的主场 。 也就是说 , 多年来 , 连最基本的场地等硬件 , 投入都可能是不足的 。
2015年 , 中国女足赛事发生了一些改变 , 足协将女子足球职业联赛分为女超和女甲联赛、并推行升降级制度 , 职业化进程也随之稳步推进 。
赛事带来收视和关注度 , 收视带来商机 , 也就是“IP”的力量 , 从而也带来更多女子体育的商业化机会 。 以女足为例 , 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这一IP与机会 , 比如乐视手机正是于2015年开始进行的1200万一年的女超冠名 , 这也是女超史上首次获得商家全程冠名 。
在有了冠名费以及其他方面的商务收入后 , 中国足协提高了中国职业女足队员和裁判的待遇 , 并对参加女超联赛及女甲联赛的队伍进行了补助和补贴 , 客观上降低了女足俱乐部的成本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