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 几乎成为课外班标配的“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几乎成为课外班标配的“创意美术”

文章插图
创意美术(几乎成为课外班标配的“创意美术”)
罗贯庭来自台湾,上学那会儿正赶上七八十年代台湾的艺术教育反思潮 。当时满大街都是创意艺术教育机构,他也因此得以早早接触到创意美术,小学还上了一个美术班 。
一次,一位雕塑家来给美术班的小朋友们上课,教大家制作鸱(chī)吻 。鸱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脊走兽,会吐水司消防,外形是鱼和龙的结合体——当然这里的龙是中国龙 。
然而在罗贯庭手中,中国龙被暴龙所取代,鸱吻的身体也从鱼变成了鸵鸟 。
作品展示时,其他小朋友质疑他做的跟老师讲的不一样,老师却对他的创意发挥大为褒扬 。在他看来,龙变成鱼是古人的创想,今人师法古人,古人师法自然,古人在学自然时会加入自己的创想,今人在师法古人时当然也要加入自己的创想 。
戴着很有艺术家范儿的黑框眼镜、外表完全看不出已有20多年教龄的T老师笑言:“自从开始教小孩子,我就有点冻龄了 。” 高中时,班级里办展览,罗贯庭将石膏像素描作品颠倒放置,并论述了反对大学入学考石膏像的理由 。没想到这种“离经叛道”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同,作品也顺利获得展出 。
在那个看漫画要被记过的年代,罗贯庭的老师还曾挺身而出去找教导主任理论,并说“漫画也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同时他也要求学生们去看《火之鸟》《佛陀》等有哲学思考的漫画,带他们认识了罗伊·李奇登斯坦等波普艺术大师 。
有这样的良师鼓舞和引领,罗贯庭对美术的理解自然就突破了单纯的技法研习,而有了更为宽广的视野 。
创造力并非空中楼阁,涂鸦也有章法 当被问及何为“创意美术”时,T老师言简意赅地回答:就是能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美术 。美术与创意搭边似乎很好理解,可是它跟思维也有关系吗?T老师的回答是“没错”!
在他看来,创意美术能从美感美学和创作过程两个方面让孩子受益 。
从美感美学的角度来说,多接触美术作品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看得多了、了解得多了,可接纳的东西也就多了,但这一作用其实传统美术也具备 。创意美术最重要的其实是创作过程,即通过不断练习培养创意思维,而这正是创造力的基础 。
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究竟该怎么培养呢?
T老师以“风车”主题为例,介绍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检视”的审辨式思维过程 。
首先,老师会展示PPT等相关主题资料,提出“风车为什么会转”这个问题,以此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并在此过程中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
之后,老师会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风车放到别的地方,比如外太空,要怎样才会转?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脑洞大开,自己想办法搜集资料,寻找解决方案 。如果要动手做一个风车,当小朋友说“我完成了”之后,老师会让他们再回顾一下那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醒他们重新检查一遍,看看哪个环节还能再调整优化 。
如此这般循环往复,孩子们就会习惯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坐等答案,最重要的是,这种能力完全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 。
孩子的色彩涂鸦 T老师说,创造力来源于经验值的累积,当一个人的很多经验叠加到一起,碰到新问题时就有可能去归纳出一个解决办法,这就是创造;而如果这个创造是史无前例的,就成了创新 。
以涂鸦为例,小朋友无意识地涂是一种,但如果大人告诉他一个主题并用绘本故事去引导,他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把故事重新表达一次 。这时候,他虽然还是在涂鸦,但涂出来是有内容的,就已经与之前无意识的涂鸦有了质的差别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