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文化知多少 计量历史文化


计量文化知多少 计量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与“计量”有关的东西,比如,电子秤、血压计、水表、电表等 。我国古代为建立度量衡标准,始终做着不懈的努力 。古代的计量文化你知道多少?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为纪念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署,每年的5月20日被设立为世界计量日 。《米制公约》为全球一致的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支撑了科学发现和创新、工业制造和国际贸易,以及民生改善和全球环境保护 。
实物参照的古代计量:
出土于殷墟的三支骨尺,长度皆在16厘米左右,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间一拃的长度,与“布手知尺”相吻合 。古人深知用人体作长度标准误差很大的道理,因此一直在寻找一种复现性较好的自然物来定义一尺的长度 。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十二栗而当一寸 。”《说文》:十发为程,十程为分 。”《孙子算经》:“蚕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等,说法各异,然而都难以与汉尺度相符 。
《汉书·律历志》记:“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一为一分 。”黍和栗都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栗即小米,古代又称稷 。黍子多为椭圆形,有白色、黄色和褐色多种 。《汉书·律历志》所说的“一黍之广度之”,即选用中等大小的黍横排,一粒黍的宽度相当于一分之长 。比起“布手知尺”的复现性有很大提高,准确度也基本上能满足当时日常使用的需求 。
成语中的计量:千钧一发:“钧”在这个成语中是指我国古代衡制计量的单位 。1钧=30斤,1斤=16两,1钧=480两 。“千钧一发”成语出自《汉书》,汉时1两约合15.6克,1钧即等于7488千克,“千钧”重量应在748.8万克也就是7.48吨以上,可想而知一根头发丝怎么可能禁得住这样的重量,以此形容情势非常危急 。
福生于微:“微”其实是我国古代量值极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 。根据《察伟算经》记载,“忽,十微 。微,十纤”,也就是说1忽=10微,1微=10纤 。前文曾提到,1寸=10分,1分=10厘,1厘=10毫,1毫=10丝,1丝=10忽,1忽又等于10微,由此推算1寸=1000000微,这也印证了《辞海》所注,微“长度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足见“微”的量值真可谓是“微乎其微” 。比喻福分产生于极微小的因素,福气在于微小因素的不断积累 。
【计量文化知多少 计量历史文化】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和“厘”是我国古代量值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 。我国古代度制通常1尺=10寸,1寸=10分,但历朝历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 。《孙子算经》载,“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到了宋代 。“秒”改成了“丝” 。“里”在这个成语中是指长度计量的单位,但在古代“里”起初是居住单位、面积单位,之后才逐渐演变为长度单位 。
古代年月日的由来:寒来暑往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自然现象 。从通过感觉器官来判断季节的变化,学会用数来记录从月圆到月缺所经过的30个昼夜,进而发现太阳和星星移动的位置规律等,逐步形成了最初的天文历法知识,即年岁,季节和物候月,开始了种植活动 。这些天文现象,可以从出土的原始社会陶器残片上绘制的日、月、山,日出、日没以及把太阳在星空背景上统一周的路径,均匀地分成12个等分的图案上得知 。
据文献记载,氏族社会后期,传说中的氏族领袖颛顼,已通过观测星辰推算一年的长度 。其后,黄帝则创立了度量衡及里、数五个量 。又命大臣尧创造了记日的方法 。黄帝的继承者是尧、舜 。尧命羲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来制定历法,把一年订为366日 。由于一年的长度与月的长度不是整数倍,这时期的历法已采用了置闰月以调整 。舜时又对各部族的历法和度量衡作了协调统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