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之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那些事 郑和下西洋


明朝那些事儿之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那些事 郑和下西洋

文章插图
【明朝那些事儿之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那些事 郑和下西洋】郑和(1371年- 1433年) , 本姓马 , 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 , 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 。生于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 。明朝太监、航海家 , 外交家 。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航行活动 , 首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 , 最后一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 , 共计七次 。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 , 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古称“西洋”) 。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 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还早几十年 , 是明朝国力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 , 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 , 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者 , 是唯一的东方人 , 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 ,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 , 一说宣扬大明国威 ,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 , 以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 , 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 , 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


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 ,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促进海外贸易 , 促进了中外经济共同交流与共同发展 。推动了亲仁善邻 , 巩固和发展了明朝和亚非国家的友邻关系 , 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胸怀 , 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辛不畏强权的精神面貌 。


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为
第一次下西洋 1405年6月 。
第二次下西洋 1407年10月13日。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11月。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 。
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3月3日。
第七次下西洋 1430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