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IC设计公司人数排行榜top10 国内ic设计公司排名( 二 )




先来了解下国内芯片设计产业人员规模的全貌 。据中半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芯片设计公司突破2810家,从业人员规模大约为22.1万人 。其中,有32家企业人数超过1000人;有51家企业的人员规模为500-1000人;人员规模100-500人的有376家;占总数83.7%的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共2351家 。以此计算,我国芯片设计业人员分布极为分散,不到1.14%的公司人员规模超过1000人 。


与海外巨头都已上市不同,国内企业很多还没有上市,暂时没有官方公开的数据 。芯谋根据上市企业财报以及对部分企业人数的调研,对国内Fabless企业人数前十进行了排名预测 。




从上图的排名以及各家的产业地位,可以看出国内企业整体也符合人数代表竞争力的大致规律 。国内这些公司成立时间均不到20年,整体上看,头部公司的人数分布也并不均匀 。华为海思一骑绝尘,即便遭受美方制裁,也没有撼动海思国内人数第一的地位,其规模仍与海外巨头相当 。紫光展锐、中兴微、韦尔/豪威人员规模逐渐壮大,已经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 。哲库科技、智芯微、汇顶科技、紫光国微几家人数差别不大 。平头哥、兆易创新是规模刚超1000人的典型企业代表 。


这些公司各自的产品并不冲突,基本上各有特色,各有专有领域:手机SoC芯片公司、CIS芯片公司、指纹识别芯片公司、存储芯片公司,基本围绕消费电子产品展开 。说明国内半导体企业凭借消费电子市场的起飞正在逐渐形成领域巨头 。典型代表紫光展锐,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展锐的全年营收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78% 。


OPPO旗下的哲库科技与阿里旗下的平头哥是国内芯片设计新秀,也代表着互联网和C端品牌对上游供应链的冲击 。它们是全民造芯热快速组建起来的典型代表 。两者皆服务于自家需求,打的都是AI芯片的概念:一个研发智能手机所用的影像NPU,另一个则研发云服务器AI加速芯片 。几年内,就组建起要在公开市场摸爬滚打十年才能具有的团队规模,背后凭借的是互联网、智能手机两大市场的吸金能力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张平静的图片,钉子般的数字背后,人才流动波涛涌动 。如华为海思很多研发人员流失到产业内,创业的创业,另谋高就的另谋高就,在产业内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另据了解,某家企业在一年内人员规模虽同比增加了超四成,但资深工程师跳槽、创业屡见不鲜 。国内头部芯片设计公司已俨然成芯片设计的“黄埔军校” 。


除此之外,很多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没有营收数据,或盈利情况不佳,即便是人员规模尚可,但人均效益较低甚至是负值,与海外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国内芯片设计业的草莽时代还将继续 。


经营好人才,才是最终赢家


与海外同业人员结构上的强烈反差,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国内芯片设计业,人员分布如此分散?这背后交错混杂着一些特殊因素 。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半导体是一个全球性产业,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真正市场化发展半导体要从2000年之后算起,起步晚了近半个世纪 。正因如此,在发展之初,国内芯片设计业从较容易切入的低端产品做起,在市场多样、利润较低的低端产线匍匐前行 。让产业猝不及防的是,2019年后,因政治等因素促使芯片国产化进程提速,但这时的起点仍然较低,产业基础薄弱 。


从市场逻辑来讲,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是随着其技术实力的提升,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建立的 。在二十多年的市场化发展中,国内涌现出了几家“小巨头”企业,也包括上文表格中所提到的几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