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周易》中有这么几句话: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龙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龙战于野 。
问题来了,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竟然在书中反复出现,而且形成如此鲜明的意象?《周易》是一部古代巫师向天神询问神谕然后传达给部落中人的书,首要目的便是要让部落中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神谕,理解神谕,并且照着去做 。否则便失去了卜筮的意义 。因此,书中的龙应该是一种当时常见的动物,大家都熟悉它的脾性和特征,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家将关于它的比喻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形成鲜活形象的概念,达到“神道教人”之目的 。
比如我们经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鸡同鸭讲;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癞蛤蟆跳门槛,又蹲屁股又伤脸;风马牛不相及;狗眼看人低;富人想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都难,等等,都是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动物特征来比喻一些事物,讲述一些道理,大家一听就懂了 。
龙在古代典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大,不仅在商周甲骨文中有见龙、祭龙、获龙的卜辞,而且在先秦文献中更不稀少关于见龙、养龙、屠龙和食龙的记载 。
《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九年秋,一条龙出现在晋国都城近郊,引起人们注意 。有人想猎捕它,但又害怕它,就去请教当时以博学多知见称的太史官蔡墨 。蔡墨说:“如果不能活捉龙,那只是由于现在人们的无能,而在古代,不但能活捉龙,甚至专有养龙官、杀龙官和驯龙官 。只是由于后来大地上的水泽少了,所以龙才成为稀奇之物 。但在《周易》中仍然保存着许多关于龙的占辞 。如果当时龙不是经常能见的动物,谁又能把它写得那样形象细致?”
《庄子》记载:有个姓朱的小伙子跟师父学习屠龙术,把万贯家财都交了学费,三年以后,其技大成,却找不到一条龙来屠 。可见“宝刀屠龙”并不是说着玩的,真是拿来用的 。
我们先看龙这个汉字 。“龙”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一种大口长身的怪兽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龙字有极可注意的三点:头部饰有角状物,体上有足,背尾部有鬣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龙”字头上还有一个记号 。这个记号在今天的汉字中写作“辛”,其字形取象于以斧劈木 。在甲骨文中,这“辛”字又是一个用以标记杀伐、镇服的记号 。
终上所述,“龙”有如下特征 。1.可能是一种四足爬行类动物;2.可能有角,有鳞,颈部有长鬣(像野猪),有长尾;3.可能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巨型动物,有巨口獠牙;4.人们对它非常恐惧,因此在它头上标记“辛”号,表示对它的镇服,即所谓“厌胜”之意 。
那么,现实生活中什么动物具有如上特征呢?答案呼之欲出:扬子鳄 。
扬子鳄体型庞大,性情凶残,可吞虎豹 。背部有厚甲,“可御兵”(《山海经》),生活于大河、沼泽地带 。它善于潜伏隐蔽,经常突然发难袭击靠近的人兽 。人们既恐惧它,又崇拜它,把它看作神,称之为“隆” 。隆即雷声轰隆隆,扬子鳄经常躺在地上用尾巴敲打肚皮,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人们于是尊奉其为雷神 。
古气象学研究表明,至少夏商两代,中原地区具有接近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湿热多雨,地多沼泽,林莽密集,有似今日江南 。考古学家就曾从河南殷墟挖掘出许多大象、犀牛、竹鼠等热带动物的骨骼 。这种气候条件恰恰适合扬子鳄生活,也与上述《左传》所记山西境内见龙的记载吻合 。河南古称豫,豫就是大象,河南境内曾经遍布大象,就像现在的泰国一样 。
大约商周之间,中原地区气候生态发生了巨大变迁 。气候转寒,常有干旱(甲骨文中祷雨卜辞甚多) 。许多湖泽淤塞干涸,导致鳄鱼随之减少,终究在华北地区完全绝迹,只留下了关于这种神秘恐怖怪物的大量传说 。这种怪兽一路南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继续存活到今天 。
其实古代很多典籍中记载的所谓“龙”,都有鳄鱼的印记 。《说文》:“(鳄)似蜥蜴,长十丈 。水潜,吞入即浮 。”《物类相感志》:“鳄,兽中最大者 。龙头,马尾,虎爪 。长四丈,善走 。以人为食 。”《异物志》:“鳄鱼长二丈余,有四足 。喙长三尺,甚利齿 。虎及大鹿渡水,鳄击之皆中断 。”《三国志》:“鳄体长二三丈,有四足,似守宫,食人 。”《真腊风土记》:“鳄,大如船,有脚,类龙 。”
云云,等等 。
古代传说中的两种怪兽,其实都是鳄鱼 。
第一,梼杌(táo wù) 。《山海经》:“其状如虎而大,毛(鬣)长二尺 。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搅乱荒中 。”荒就是沼泽,意思这家伙在沼泽中肆虐逞凶 。
第二,饕餮(tāo tiè) 。《吕氏春秋》:“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商周青铜器上多见一种有首无身的怪兽之纹,自宋代以来一直被命名为“饕餮纹” 。所谓有头没有身子,只是人们对鳄鱼这种凶兽的恐怖认知,嘴长身子短,一口就把人兽吞掉了 。
最后说一句,《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一条鳄鱼精 。
明白了龙就是鳄鱼,再看《周易》中关于龙的意象,就比较好理解了 。潜龙勿用,就是鳄鱼还在水里潜藏;见龙在田,就是鳄鱼出现在田野上;龙跃在渊,鳄鱼在水里翻波倒浪;飞龙在天,鳄鱼长着翅膀飞到天上去了 。鳄鱼当然没有翅膀,也飞不到天上去 。但是鳄鱼背上长着鬣鬃,颇似鸟翼,在古汉语中,动物背部的鬣鬃也可以称为“翼”(《经籍纂诂》) 。因此传说中龙的翅膀,其实正是鳄鱼背部鬣鬃的夸张和想象 。
亢龙有悔,亢的本意是脖颈,鳄鱼被人捕获,用器具钳束了脖颈,不能吃东西,当然有悔了 。群龙无首,鳄鱼是没有首领的,群起而攻,吃完就散 。龙战于野,一群鳄鱼为了争夺食物进行惨烈的争斗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互相撕咬,流出来的血都是黑红色的 。
......
几千年来,研读《周易》者不可胜数,圣人孔子五十岁开始研读,直至七十三岁魂归道山,也没搞明白,他不无悲伤的跟学生们说,要是上天能再给我几年时间,我就能跟你们谈谈周易了 。两千五百多年后,就在孔子魂归道山的年纪,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也开始研读《周易》 。
己亥年冬到庚子年春,全民居家防疫,窗外的道路天天阒静无人 。这让余秋雨遥想到了更为古典的年月 。古典中的更古典,应该把心灵安顿在哪里?他在学理上已频频出入先秦的丛林,就连非常艰深的老子、孔子、庄子、屈原都进行了译释,那么,还有哪一座先秦的山岗有待于再度攀援呢?
答案便是《周易》 。它一直被人们称为“群经之首”,是一座名分极高的神秘山岗 。攀援这一座山岗,要非常安静,而且是长时间不受骚扰得安静 。全民居家防疫,提供了这种机会 。
他的这次攀援,态度极为虔诚 。
他以毛笔为杖 。由书法来贴近典籍,常常比注释、翻译、论述更加亲切,更关及生命 。这部《周易录》书法,他用的是行草,没用楷书 。他要让“易”返“易”,回到简疏自由的状态 。但是,《周易》又是一种规范,不适合个人发挥,因此不能用狂草 。对于这幅书法,他非常满意,自己认定为平生代表作之一 。
老子说,“大道至简” 。《周易》就是要把我们日常遇到的所有复杂问题简单化,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占卜便是最简明的表现 。
上古先民遇到一件事,徘徊在歧路,不知道怎么选择,只能向上天祈祷,让天神代替自己思考 。占卜,便是向上苍问道 。
余秋雨说,《周易》起于占卜 。上古时代的祖先在艰难生存中相信,世事的凶吉祸福,是由上天安排的,因此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向上天探问 。他们的惯用方法,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孔,再用火烧,从烧出的裂纹中来判断答案 。有时,也会在一把蓍草中抽捏转换,来寻找答案 。这一些做法,就叫占卜 。
初一看,这种方法很原始,甚至很盲目 。但是,占卜的资料积累越多,渐渐看出了某种规律 。很像现代的概率论和大数据,在没有逻辑的一大堆行为因果的组合中,出现了大逻辑,发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神奇秘密 。原因还没有找到,理由还没有呈现,事实却神秘地重复了 。重复概率愈高,愈引起人们重视,相比之下,“原因”和“理由”反而不重要了 。如果硬要找“原因”和“理由”,那也应该面对大数据慢慢捉摸,进入高等级的排列、组合、旋转、定位,构建起一整套特殊的学理模式 。
如果把道比作海洋,人类的求知和探索就是用木勺在海洋里舀水 。占卜就是舀水的木勺,《周易》便是如何舀水的操作指南 。
余秋雨说,《周易》具有三大内涵:简易,容易,变易 。
世上学问浩如烟海,余秋雨对《周易》的解读当然也是一家之言,但他“解决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痛点:难懂;提炼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价值:应变” 。用现代观念教你把握《周易》的核心价值,“只有懂得变化之道,才能从容应对未来” 。
这本《周易简释》适合零基础的读者阅读,用广为读者喜爱的余式散文娓娓道来,提升读者思维,锤炼读者德行,更有余秋雨先生行云流水的亲笔行书抄录,烫金精装,实为阅读收藏赠人之佳品,喜欢的朋友赶紧入手一本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
【中的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龙是什么动物组成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高效删除Word表格中的多余数据列
- 乌龙茶是什么茶 岩茶属于什么茶
- PR软件中的“椭圆形蒙版”使用指南
- Excel巧操作:如何使用Excel中的时间计算器
- 如何调整Word中的字符间距
- JavaScript在HTML文件中的三个编写位置
- 使用IDEA中的RestClient测试接口发送HTTP请求
- 如何高效删除Microsoft Word中的表格
- Photoshop中的不透明度和填充不透明度有何区别?
- PR中的随机擦除显示下一素材的过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