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常用词语和文武官称 家谱的一些专用词语( 三 )


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 。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 。合称内三院,康熙九年改为内阁 。
古时称德才兼备而不为官的人士
兄弟排行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
封建时代施恩臣下,实行封赠之制 。即将文武官员的官爵、有关名号授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及本人妻室的制度 。存者称“封”
殁者称“赠” 。一品高官可封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连同妻室共四代 。以下有两代、一代,品位低流官只封赠妻室而不追及上代 。
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 。五品(含五品)以上授诰命,而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
“诰赠”;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授”、“敕封”和“敕赠” 。
循例授官 。清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予本人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给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为“例封”,其殁者为“例赠” 。
(貤yi,读“移”音)清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
移授给亲族尊长(远祖、伯叔或外祖父母等)称为“貤封”、“貤赠” 。
清制,吏部考核官吏后,对成绩优良者加级或纪录,以示奖励,
称“议叙” 。功多者加倍议赐奖励称“优叙” 。又由保举而任用的官员亦称“议叙”,如议叙知县等 。
明清时,凭借上代的余荫而授的官职叫承荫 。
由皇帝批准下旨,赐与荣典,予以褒奖,为“恩荣” 。清中期以
后,冠以恩荣的官秩,多由朝廷筹饷特许而捐纳取得的品级 。
各省若因本省人员不敷差遣,可要求于候补人员中挑选相宜者委用,经吏部奏请后,由特派大臣负责拣选 。
是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的意思 。
(庠,“祥”音)明、清时,府、州和县学的生员为生 。
明洪武二年(1369),朝廷令府、州和县皆置学,府学生员四十人
州、县以次减十,人月给廪米六斗 。后来名额增多,食廪者谓之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无廪米;后来名额再增,称附学生员 。清沿明制,廪生名额及待遇视州县大小而异,月给廪饩银四两 。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廪生可依次升国子监学生,称岁贡 。童生应试,例须觅廪生具保无冒籍、顶替和匿丧等情,称廪保 。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和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
升入京师的国子监(学)肄业,称为贡生 。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 。
明清专称乡试登第者为举人 。
明清时,举人会试中式,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
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凡列衔皆先书赐进士及第或出身 。
“土官”是相对于“流官”而言,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少数民族地方官 。
文职官员
官名 。唐、宋、明和清皆设,职权不一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
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宋有昭文馆大学士、集贤殿大学士,以首相、次相分领明初政归六部,洪武十五年(1382)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秩仅五品 。其后增设谨身殿大学士 。宣宗时,杨士奇、杨荣和杨潭入阁,乃以师保尚书兼大学士,官尊于六卿 。清因之设殿(保和、文华和武英阁(体仁、文渊和东阁)大学士四人,协办大学士二人,秩皆正一品;赞理机务,表率百僚,遂为宰相之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