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什么 甲肝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甲肝是什么 甲肝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文章插图
一、甲肝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甲型肝炎病毒H*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 。H*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 。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 。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肝外繁殖的部位 。H*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
1.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 。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 。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 。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 。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
3.易感性与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
二、甲肝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 。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 。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
1.急性黄疸型
(1)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 。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
(2)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 。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 。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 。本期持续5~7日 。
(3)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 。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 。肝功能明显异常 。持续2~6周 。
(4)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IgG介导的免疫系统建立 。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
2.急性无黄疸型
较黄疸型少见 。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 。体征多有肝肿大、有轻压痛和叩痛,脾肿大少见 。转氨酶升高 。一般在3月内恢复 。
3.瘀胆型
旧称毛细胆管性肝炎,现证明其原发病变在肝细胞泌胆机制而不在毛细胆管,故原称病名已不用 。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的肝细胞裂解导致胆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和胆酸浓度增加,引起黄疸和全身皮肤瘙痒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消化道症状较轻 。该病病程较长,黄疸持续2~4个月 。
本型为黄疸型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特点是胃肠道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长,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较久(数周至数月),可有腹胀、皮肤瘙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呈浓茶色,肝肿大、有压痛 。需与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鉴别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