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中腊罗支系的丧葬习俗( 三 )


4、报丧 。
老人死后,主人家分别派往舅家、报丧:人死后要报丧,请主丧护丧到场,彝语为“阿问阿”死者是男人,本宗叔伯为主丧为大,母舅为护丧;若死者是女人,则护丧舅舅(后主)为大,彝族丧俗中,舅舅未验棺前,棺盖不能盖严 。娘家姑娘家磕头报丧,报丧时不能直接进家门,儿子须在家守灵兼向上门悼念者磕头还礼 。举丧期间,孝子见人都要磕头,媳妇、女儿对前来悼念的要哭丧 。同时,还得注意:女儿家奔丧的第一扎纸不能烧化,到断七的时候才能烧 。报丧的人到亡者的


亲家送信,必须要吃上一点东西或一杯水,不能空着肚回来 。现在已经便捷多了,对远房亲戚也可以打电话报信 。
5、装棺
把做好的棺材拿来、清洗抹干净,把用在棺材里的垫盖、靠脑、草纸等物准备齐全垫好 。将尸体装入棺材、父辈入棺容易、母辈难,父辈请叔叔、婶婶、儿子家族长辈在场、有四人可以入棺,如母辈必须后家赶到、说明故因、经后家同意才能入棺,装棺前“开光”、开五关、即:眼、耳、口、鼻、胸,拉一只开叫的大公鸡、把最高那齿鸡冠掐破出血、每开一关点一点血、每开一关都要讲吉利,即:开眼光、亮汪汪、耳听八方、嘴吃四方、鼻闻得香、胸怀大志、二世来人间当大官、发大财、鸡反手往后堂屋外丢(不能杀) 。开始装棺、请一个懂行老辈指挥、用两条二人凳、把清洗干净棺材抬来放在凳子上、打开盖子放在一边、棺底垫草纸三至五层、再垫寿絮、纯布垫单、缝制枕头、四人各在四角、将尸体端正入棺、指挥人说“死人进、活人出”、在场人同声答“出”,然后取出嘴中银器包、按男左女右放在嘴侧面、手上的打狗巴巴解下放在手边 。把尸体校正、尚未穿完衣服塞在尸体上部两则、裤塞在尸体下部两则、鞋塞在脚两则、其余用草纸棉花塞紧、把棺盖盖上木锁轻轻放入位 。
6、请帮忙人 。
根据调查,大致有以下几种组成情况:一种是跪门请的人;一种是以村中过去传下的某一部分相邻的人组成;还有由一个村或是一个村民小组组成 。跪门请,就是孝子父母逝后上门去请帮忙人,跪到哪家门前,就是请了哪家人帮忙,这家人不得推辞,一定得帮 。民间有俗语云:“家家门前滑石板 。”人人都有生老病死,死者为大,无论过去发生过矛盾与否,这时候都要毫不犹豫地帮忙 。首先就是请总负责,再请其他帮忙人,譬如提调、出纳、做橱等,都一样不得推辞,并且当孝子来到门前,应提前阻止孝子跪下去并答应帮忙 。若实在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脱不开身帮忙,那就得在孝子未上门前提前给人家打招呼,免得人家上门来请了,一旦跪下去,就不能不答应 。还有孝子父母丧后,请人或是说事,只能站在别人家门前说事或下跪,不能进到别人家中,否则别人家会认为不吉利 。
7、 叩请执事 。
丧礼和婚礼都是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但丧礼远比婚礼牵扯的面更广,影响的范围也更大 。“视死如视生”的说法只说对了一半,按照民间轮回观,没有死就没有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侍死要比侍生更重要,也更繁琐 。彝族民间丧礼是一项十分繁琐复杂的社会活动,绝不是单个家庭或家族就可以胜任的,它直接涉及到全村、全组男女老少每一个人 。“孝子不抬头”的传统,使整个丧礼的筹办更具社会性和组织性 。彝族民间丧礼的主要负责人是主丧(人)和总管 。主丧人是死者家族中辈分最大的男性长者,代表死者家及其整个家族 。总管现在则基本上由村、组长担任,他们都是村、组内年青力壮,深得民心的人,代表村、组的集体利益,是传统民间权威与行政权力相交叉后的复合体 。老人亡故后,主丧人和总管等就要紧锣密鼓筹划丧礼 。根据丧家具体经济条件及意愿,确定丧席伙食标准,对丧礼过程中各项明细分工,派各报丧小组(报丧不属执事榜上的分工项) 。其中,据村组具体人头进行详细分工是最为重要最为繁琐的,它是牵涉村组各家各户具体如何参与丧礼各项活动的重要指示,也是整台丧礼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更是死者灵魂能否顺利归祖的真正保障 。主丧人、总管将确定各项具体分工后,制作“执事榜” 。一般在一张长约10-12米宽1米拼接起来的白纸上,粘贴上竖条红纸张(死者名用白纸,红代表生,白代表死),上用毛笔从左至右书写各项分工具体人名,通篇以孝子口吻叩请各项分工所请的人 。白纸四边上则镶以绿色的横条,整个执事榜就有白、红底和绿边三色,白底白事丧礼,写在白底上的人表示亡故,红底上的人为活着的人,即被丧家叩请帮忙的人 。绿边表示欣欣向荣,万古长青 。执事榜以“讣告”形式开篇,写明亡故老人姓名、享寿、祭奠、出殡时间及其安葬地点,然后依次请主丧人、总管、提调、登山点地、管库、司书唱礼、迎宾待客、厨师、采买、做饭、洗菜、洗碗、借贷、抬菜杀鸡组、炮手、扛丧、开路、开金井、照应花鼓、照应吹师、照应白马、烧开水、挂素纸、接待老年协会、酒管、照应床位、接礼、传白、屠宰等项不同的分工 。在第二天下午牛羊归圈前,在主家门外空旷处由司书唱礼主持“粘贴执事榜”、“叩请执事”仪式 。燃放鞭炮后,将执事榜粘贴在主家大门侧墙面,所有孝子孝女孝孙等面向执事榜行三叩首,司书唱礼随之念诵执事榜,诚心叩请村组所有涉及分工的人们,念诵完执事榜所有内容后,孝子孝女孝孙才能起身 。事实上,此时所有涉及分工的人并不可能都在场 。人们已形成一个传统,即但凡本村本组老人故去都要去帮忙 。自己去看执事榜或经别人告知,即知道自己头上分的什么工,如屠宰、管库、洗碗、采买、借贷……等,然后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因每家都会有这么一天,虽无报酬,但对分工没有人反对,更没有人不去履行派到自己头上的分工 。每家人至少有1-2两个人参与,否则担心等自家老人去世那天没人前来帮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