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画室一洞天》| 伪好物·手卷:中国人独有的书斋生活


冯骥才《画室一洞天》| 伪好物·手卷:中国人独有的书斋生活

文章插图
冯骥才先生曾在2020开年之际出版随笔集《书房一世界》,主动打开书房大门,请读者借由文字走进他的“心居” 。今年冯骥才先生八十岁,他又在一开年就推出新书《画室一洞天》,从书房走进画室“醒夜轩”,以一半的文学的自己,面对另一半的绘画的自己,并做一次文字的探询与记录 。目前新书已经上市,在此将陆续推送精彩篇目,以飨读者 。




伪 好 物文 / 冯骥才




画室西面有一块墙壁,经常轮换挂画,一幅挂久了,便更换一幅 。这块墙壁不大,只能挂一种竖长的小镜心 。


二十世纪末,我遇到一件老画,高不及尺,宽七寸,绢本,质细密,色沉黯;由于历时久远,绢丝的经纬有些扭曲,画面旧渍斑斑,晦暗不清 。上方正中有一方印“乾隆御览之宝”,左右下方还有几方小印,皆鉴赏和收藏章 。待交给一位精通揭裱古画的老师傅精心地清理之后,清晰地看到其实是一幅《归牧图》!


画前有坡石,后为大树,风雨即至一刻,牧童跪伏牛背,顶风而行 。景物刻画得极其精细,通体牛毛竟然是一根根画出来的,而且笔调松秀鲜活,连风吹在牛身上的感觉全都生动而自然地表现出来 。


这使我一度怀疑其为佚名的宋元真迹 。


可是我究竟从事摹古多年,知道摹古有三种,一是作为学习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手段;一是作为文人画家的一种精神崇尚,自明代董其昌以来尊古为上,效古成风;一是作为一种商品的仿古 。清代仿古画流行,然而一些高手虽是摹古,作品却有极高的审美和欣赏价值 。鉴赏古画往往需要多看几遍,渐渐我从这幅《归牧图》的树石及景物中看到了它用笔缺乏一些宋人的遒劲,画风上缺乏宋人的沉静与大气,由此认定这是清代苏州的仿品 。


“苏州片”曾经被视为伪品,假画,历来为藏家排斥 。


于是我做了题记,与这幅《归牧图》裱在一起 。题曰:


余年轻时习画始于临摹宋人山水,后继以仿古为生,由是获知明清来专事摹古者,江南首推苏州,俗称“苏州片子”;江北当雄于京都北海后门一带,世所谓“后门道” 。其中高手,技艺高超,往往真假难辨,此作为其上乘仿品,笔法清新精雅,应是清初苏州货 。放牧题材宋人李迪之擅长也 。此为清早期仿品 。


一天,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位做书画研究的女士访我,她们知道我年轻时以摹制古画为生 。京津曾是仿制古画(包括仿制敦煌文书)的高手云集之地,她们想从我这里了解这段历史 。随后,她们拿出厚厚一本画展图录送给我,书名曰《伪好物:16~18世纪苏州片及其影响》 。她们说,台北故宫有大量明清时期的“苏州片子”,有些仿品艺术价值十分高超,从艺术的眼光看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伪作”而轻观了它们 。


宋代书画家亦大收藏家米芾曾见到一件传为三国时钟繇的书法之作《黄庭经》,虽是摹本,但形神俱佳,米芾感佩不已,称之“伪好物” 。“伪好物”便是对绝佳之仿品的一种美称 。当然,这是一种艺术的看法,与商品的价值无关 。


故而,《归牧图》这件“伪好物”为我的画室所欢迎 。


冯骥才收藏的“伪好物”《归牧图》






手 卷文 / 冯骥才




在画案上打开一卷纸,随想随画,随画随想,悠然又风雅;到了看画的时候,前边渐渐打开,后边慢慢卷上,风雅亦悠然 。这是一种书斋生活和文人的方式,自然也是中国人独有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