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源流和宗族渊源是什么 宗族姓氏的来源( 二 )


那时,氏比姓有用,如在鲁国遇到一个姓姬的,虽然表示他与鲁国是一家,因姬姓人分布很广,在鲁国的未必有势,因此不必肃然起敬;而他若说是季孙氏,那就是正卿,与国君同族,就不敢轻慢了 。男子称氏,称氏而知姓;女子称姓,用于判断是否可以通婚,且女子与社会无甚关系,没有得不得势的需求 。戏剧里经常听到“姓氏名谁,快快报上来”,而现在都统一成姓了,对于这些讲究不了解、更不在意了 。
我们读《史记》知道贵族的世系在古代是有史官记载的 。由于谱牒掌于史官,后世的士大夫,国破家亡后也多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由来 。而平民,如果自己不能记载,时间长了更是不知 。
魏晋以后人才选拔重视门阀,政府设谱局,民间设谱牒 。寒门世族,在仕途上优劣悬殊;甚至婚姻不通,礼节也不相容 。谱牒是阶段的产物,门阀制度废除后,自古相传的本族内阶级就完结了,取而代之的是本族与外族之间的阶段起来了----这里不论 。
但论门第出身的传统却延续下来 。李唐王朝建立后一定要把家族祖先的血统追溯得更光辉一些,唐太宗追溯历史,李姓人物以老子最好,所以他设法说成是老子的后代,后来李唐子孙便把老子“加封”为道教(相当于国教)教主,变成“太上老君”,捧得更高了 。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有同样的想法,打算把朱熹拉进自己祖先行列 。有一天,他碰到一个理发的也姓朱,就问理发匠是不是朱熹的后代,这理发匠说:“我不是朱熹的后代,朱熹绝对不是我的祖先 。”他说:“朱熹是前辈大学问家,你就认了吧!”理发匠说:“绝对不是 。”一个平民中的理发匠,尚且不肯乱认祖宗,使朱元璋打消了认朱熹为祖先的念头 。可是对于朱熹,他还是极力地捧起来 。例如,在明朝应试求功名,非读朱熹注解的“四书”不可 。
从哪里来的命题,历来属哲学范畴 。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在人群社会中有了事功上的成就,一定要找根,且是光辉一点的根 。人是非团结不能生存的,人群需要凝聚,血缘团结这一因素过去如此,想必将来也非如此不可 。
山东老家宗祠建设的庄重、大气而不奢华,祠堂碑文追溯了祖先创业之艰,展现了世代忠厚传家的精神和家风,具有原始的激励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族谱创建用上了电子版,不光有男丁还有女娃和妻子,符合新时代精神 。我想,这就是中国姓氏和宗族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在传承中呈现出的新的面貌 。
宗祠和族谱的存在,不再具有身份、地位、阶级的证明或象征属性,而成为后世子孙的精神家园和联结的纽带,也昭示着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家族繁衍、承袭的强大力量,诉说着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你从哪里来,指引着我们这些后世子孙要走什么样的路 。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大春闲谈,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