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的故事

名人突破思维定势之举的例子怎么打破思维定势小学生在同类知识的学习中 , 往往思维敏捷 , 作答迅速 , 即使是智商较低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 , 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 , 会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 , 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 , 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 , 这种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 , 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 , 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 , 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 , 其思维的片断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 。比如:“一块地3公亩 , 种白菜用去1/4 , 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3-1/4的算式 , 这是受整数应用题求剩余的解题思路的影响 , 又如:“一块地6公亩 , 种白菜用去1/4公亩 , 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6×(1-1/4)的算式 , 这是受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的影响 。为什么思维定有这样的消极影响呢?其原因有二:??首先 , 思维定势使学生难以摆脱如上二例的前摄抑制的干扰  , 使之不能顺利地按照正确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其次 , 思维定势使旧思路畅通 , 保留在大脑皮层中的旧痕迹十分深刻 , 如若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新刺激来加以切断 , 新思路景难以形成和发展 , 使必须用新思路加以解决的问题无法顺利解决 。??如何防止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呢???一、结论须准确 , 经验要全面 。??小学数学教材是遵循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 , 依照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来编排的 。其知识的传授是分阶段进行的 。起始知识大都是单一或不全面的 , 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因过早地下结论或简单地归纳出扑面的经验 , 而干扰了今后的学习 。??跟成年人一样 ,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知识经验 , 但由于其思维仍带有具体性、片断性等特点 , 因此这些经验往往是不全面的 , 由此而产生的思维定势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常造成干扰影响 。如初学小数除法时 , 常出现10÷5=2 、5÷10=2 , 这是学生在学整数除法时 , 片面地归纳出一条经验——“做除法都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所引起的 。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应有所交代 , 即“较小数除以较大数的除法今后还要学习 。”简单的一句话 , 却能防止学生产生错觉 , 又为今后学知识“埋下伏笔” 。??二、增强新刺激 , 更换旧思路 。??德国著名学者费希纳在研究中指出 , 刺激量与感觉是成正比 , 刺激量增减10倍 , 感觉量才增减1倍 。有些就只是无法用习惯性的思路去思考 , 这时就必须有强烈的新刺激才能有效地迫使学生从旧思路旧方法中省悟过来 , 转移到新方法的思维中 。??例如在教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 , 教师可设计一高强度的新刺激 , 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 。比如 , 唐老鸭拿1000元叫老鼠替他买一台彩电 。熊猫牌彩电原价1000元 , 提价1/5又降价1/5 , 咪老鼠付了1000元 , 把找回的钱塞进腰包 , 扛着彩电回家 。唐老鸭问:“这参彩电多少钱?”“原价1000元 , 提价1/5 , 又降价1/5 , 难道不是1000元吗?”咪老鼠回答 。唐老鸭听完嚷了起来!“不对 , 不对!别耍滑头了 。”在这里突出了“提1/5价:又降价 , 不会等于原价”这一关键问题 , 具有较高强度的新刺激 , 切断了学生在整数知识“a+b-b=a这一习惯性的思路 , 又渴望解开“现价”的谜底 。这有利揭示新理知识之间的矛盾 , 促进新思路的形成 。??三、题组教学 , 广开思路 。??教材知识的单线型发展 , 也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为此 , 我在对新接授教材的处理上 , 常采用题组进行教学 。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 整体出现 , 使学生不因结构的定型化而产生思维定势 。这也有利于知识的纵向联系 。??基本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 , 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 ,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情节变式题:去年 , 在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活动中 , 六2中队捐款金额比六1中队多1/5 , 六1中队捐款1000元 , 六2中队捐款多少元???结构变式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 , 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鱼1/4 ,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叙述变式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 , 六月份如果再多捕五月份捕鱼吨数的1/4 , 就和五月份一样多 , 六月捕鱼多少吨???在不违背学生可接受性原则的基础上 , 也可重组教材 。就是适当地把教材对比性强的教材安排在一起进行题组教学 。如把“比一个数多(或少)几”两个类型的应用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 , 这样既可防止学生见到“比多”就用减法计算这一定势的影响 , 又可早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上练习课时亦可采用变式题 组练习 。即变换题目的条件或问题 , 使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 以避免解题方法的固定及习惯性 。这也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 。??四、剖析错例 , 深化概念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 , 并不容易在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 , 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 。这就要求老师注意收集错例 , 加以整理、分析 , 再反馈给学生 。??例如 , 学生解答“某畜牧场有牛1000头 , 比羊少20% , 羊有多少头?”时 , 出现1000×(1+20%)的算式 。这是受“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这一旧思路的影响 , 错误地认为牛比羊少20% , 就羊比牛多20% , 于是把牛看作标准量:针对错误原因 , 一要在剖析错例中训练学生准确地判断标准量:二要设计出产生混淆的问题上 , 让学生去比较 。这样反复多次进行 , 才能深化概念 , 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 。??要防止和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为 , 其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 , 就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 , 并在这种消除和克服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拓宽解题思路 ,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因打破定势思维而成功的事例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吴晓波 , 罗振宇 , 吴伯凡和梁冬 , 如今人人讲思维层次 , 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就是错误"的焦虑 。人类的思维充满各种各样的捷径 , 每条捷径都是一把双刃剑 , “思维定式”也不例外 。先说一个基础: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思维定式” , 并且黑白两面 。有消极作用 , 也有积极的一面 。再说一个结论:如果希望突破自己身上消极的“思维定式” , 有效的方法是“独立思考” 。然后 , 我们需要厘清一个问题:什么是“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即Thinking Set , 思维定势 , 其实就是惯性思维:是因为过去的传统或积累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特殊状态 , 是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 。它具有强大的惯性 , 稳定性 。积极的一面 , 就是可以第一时间反应 , 快速解决问题 。消极的一面 , 是不加思考 , 妨碍用新的方法 , 会束缚创造性思维 。先举个例子 , 著名的香蕉实验:实验室把5只猴子放在吊着香蕉的笼子里 。只要有一个猴子试图伸手摘香蕉 , 实验员就会用水枪惩罚所有的猴子 。如此往复 , 直到全体猴子再也不动摘香蕉的念想 。然后实验员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其中一只 。新来的 , 哪里知道笼子里的香蕉规则 , 不管不顾的去摘 。结果 , 被4只老猴子暴打 。如此往复 , 实验员不断替换老猴子 , 直到笼子里都是新猴子 。结果是 , 它们无一例外都不敢去碰香蕉 , 虽然它们压根不知道为什么 。很明显 , 思维定势它降低了大脑的认知复杂性 。它就像一个网眼有点大的筛子 , 会过滤掉很多细节思考 , 认知不精准 , 但效率高 。平时生活不过财米油盐酱醋茶 , 绝大部分情况下思维定势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捷径 。如同猴子心里想的 , 只要不摘香蕉就不会挨打 。另一方面 , 后很多人会错误认为一些局部法则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 这才产生了谬误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有人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 “女司机开车就是烂” , “河南人都是骗子” , “钱脉就是人脉” , 都是典型的思维定势 。如同猴子形成思维定势 , 出了笼子依旧不敢摘香蕉 。既然提问者希望突破思维定势 , 说明已经受到这种思维的消极面影响 。那我们需要讨论 , 怎么才能突破这种有着强大惯性且稳定的思维习惯?不破不立 , 固有的东西是很难打破这和我们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 比如“听话就是好孩子”是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教育 , 加上高考指挥棒 , 只知道背诵标准答案 , 导致了大量的两脚书橱 。一个人的能力 , 核心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 而不是听话 , 学习好 。所以我以为 , 破立思维定势的关键点就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 , 就是一建立常识认知 , 二懂得批判思维 。常识认知常识认知是大部分人忽略的思维基础 , 思维就像大厨炒菜 , 常识认知就好比西红柿土豆黄瓜鸡蛋牛肉排骨竹笋香菇南瓜鲫鱼豆腐白菜 , 是必须的原料 , 丰富 , 充沛才能炒出各种好吃的菜 。认知状态上四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一种人 , 自大 , 愚蠢 , 自以为是 。第二种人 , 对未知充满好奇和敬畏 。第三种人 , 参透规律 。自信且淡定 。第四种人 , 无知胜有知 , 非贤即哲 。现实生活中八九成的人都在第一种无知者无畏的状态 。一切思维都需要建立在对常识的了解上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 还停留在天圆地方的常识性缺失上 , 思考必然谬误 。常识认知不是知识的多少 , 更像是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 。现代学术分科为适应工业化而过于细分 , 知识被严重割裂 , 这是今天大部分人常识认知缺失的重要原因 。《中庸》主张“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 笃行之” 。咱们老祖宗千年前已经参透通识教育的目标 , 博学多识才能融会贯通 , 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如今 , 通识教育已广泛称为西方大学的必修内容 , 相反我们却远远落后 , 仍旧停留在数理化文理分科的螺丝钉教育上 。所以 , 摆脱思维定势的第一课 , 是先建立常识认知基础 。批判思维再就是批判思维 。这几十年我们曲解了“批判”和“批评”这两个词的内涵 , 总以为是贬义词 。又挨批评了 , 被批判了!英国诗人史文朋说:人们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一切奥秘 。批评不是指责 , 不是贬义 , 而是试探性评判与论证式评判 , 批判思维同样如此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维 , 是典型的高理性思维 , 建立在普遍的理智品质之上 , 清晰 , 准确 , 深刻 , 全面 。这是因为批判思维的信息处理方式如沙中淘金 , 纯粹而可靠 。很多人处理信息都属于海绵式 , 大量接受 , 囫囵吞枣 , 抱有读书无用论的人大多如此 。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 大多数人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我们接触太多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观点碰撞 , 甄别无力 , 表达不清 , 都是因为缺乏批判性思维 。举个例子 , 从小我们就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是真理 , 就是日心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