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

1793年,英国使团访华,乾隆究竟做了什么事、竟然沦为笑柄?1793年夏天,当时正是农历的八月份,酷暑把乾隆皇帝逼得“逃离”了北京城,一路向北来到了200多公里之外的承德 。承德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小城镇,当初乾隆帝的太爷爷爱新觉罗·福临入主北京的时候,承德哪有现在的这般气派?幸运的是后来清朝的康熙、雍正二帝为了寻找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于是在承德地界大兴土木,造就了气势宏大的承德避暑山庄 。也就是这个时候,英国的第一批访华使团来到大清境内,在承德避暑山庄见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乾隆皇帝,并且苦口婆心地进行洗脑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西方之间的首次正面交流,乾隆帝和手下的众位肱骨大臣却因为骨子里的倔强和优越感闹出了不少糗事,流传至今依然被人们当成饭后闲谈时的笑柄 。马戛尔尼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大清国,权倾朝野的和珅却毫不客气地说道:“下跪、叩头!”马戛尔尼作为近代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一生都处在万人敬仰的高位,可是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却如此评价自己的访华之旅:“我们来到北京时,好像一群乞丐;待在北京时,好像一群囚犯;离开北京时,好像一群小偷 。”从这短短的三句话中就能知道,他们自从踏入大清国的领土之后,原本的尊严和优越感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各种鄙夷、刁难 。1792年,马戛尔尼男爵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到遥远的东方去,为那里的大皇帝庆祝八十大寿,顺便商讨一下两国通商的事宜 。起初,马戛尔尼以为这只是小事一桩,毕竟自己的老本行就是外交,俄国、爱尔兰、印度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并且每次都靠一张嘴大获全胜 。马戛尔尼相信这次肯定也是胜券在握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带领着近200人的外交使团,600多箱天文地理仪器、车辆、军用品作为贺礼,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经过近1年的航行,马戛尔尼使团终于抵达天津大沽港口 。早在马戛尔尼登岸之前,身在避暑山庄的乾隆早就得到了消息,当他听说远在西陲的什么“大英帝国”派出使臣来为自己祝寿,心中幻想着自己的赫赫威名早就名扬海外的景象,自然十分开心 。另一方面,乾隆之前对这个“大英帝国”闻所未闻,这样一个蛮夷民族居然敢自称一个“大”字,实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他倒要看看这个英国派来的使团究竟有几斤几两 。马戛尔尼一行人登岸后,天津道乔人杰和通州协副将王文雄奉命前来迎接,直隶总督梁肯堂也设宴款待众人 。吃饱喝足之后,马戛尔尼没有忘记自己前来的真正目的,便急不可耐地提出要面见大清国皇帝的要求 。事关两国邦交礼节,这就需要礼部介入,而按照传统马戛尔尼是需要对乾隆行跪拜礼的,一听这话,马戛尔尼当时脸就黑了,他大声地抗议道:“大英帝国和大清国是平等的,我作为英国的大使,怎么能向清国皇帝下跪呢?”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局,谁也不肯让步 。而就在这个时候,身为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的和珅出马了,他仅用了三言两语就让倔强的马戛尔尼服了软 。和珅见到马戛尔尼的第一句话,就让对方不知所措 。“你们和我大清国相隔万里,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又何必跋山涉水来为我们皇帝祝寿呢?既然贵客们不愿意入乡随俗,在此地逗留几日体验一番风土人情便回去吧 。”和珅说完之后,马戛尔尼脸色突变,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此次他是带着谈判通商的任务来的,可是现在连大清国皇帝的面都还没见到就回去,岂不是无功而返,那他以后就基本上告别政坛了 。憋了好一会儿,马戛尔尼高傲的脑袋如同蔫了的茄子一般、重重垂下,虽然他妥协了,但凭借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积攒的讨价还价的本领,最终还是与和珅等人协商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下跪可以,但磕头不行!考虑到英国的风土人情不同,和珅感觉让马戛尔尼下跪已经是他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了,于是便点头默许 。马戛尔尼觐见大清国皇帝,刚一跪下,乾隆就不高兴了!虽然和珅是乾隆帝的近臣、宠臣、在朝廷里可以只手遮天,虽然马戛尔尼与和珅谈妥了,只下跪、不磕头,但大清国的皇帝对此却毫不知情,甚至一度认为英国使臣会乖乖地朝自己磕头 。转眼之间,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的日子到了 。那天是1793年9月14日、农历的八月初十,虽然离自己的寿诞只剩三天、离中秋佳节只剩五天,本该欣喜的他脸上却没有笑容 。一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在烈日炎炎之下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状态,其二则是因为马戛尔尼的行径让他心生不悦,如果不是估计大清国的威严,恐怕他早就破口大骂了!这天一早,避暑山庄的行宫里早就布置好了一切,马戛尔尼和几名随从走在路上,侧立在路两边庄严肃穆的仪仗队无形之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们几人快步通过,大气都不敢出 。一踏入正殿,只见一个瘦骨嶙峋、须发白眉的老者端坐在龙椅上,眼神略显呆滞地看着自己,这应该就是乾隆皇帝 。而在他的一侧,一名30来岁的中年男子一脸恭敬地站在旁边,虽然身上也是穿着华丽的黄色绸缎、虽然年纪轻轻、精神抖擞,但论气质来说,还是不及坐着的那位老者 。马戛尔尼一眼便猜出,这位应该就是大清国未来的继承人,也就是所说的“太子” 。正当马戛尔尼细细打量的时候,一声公鸭嗓音突然传来:“英吉利国贡使觐见,跪!”话音刚落,马戛尔尼几人噗通一声,单膝跪在地上 。这一跪,堂下的大臣们窃窃私语起来,纷纷指责英国使臣不懂礼仪,见到我大清国皇帝居然没有双膝下跪 。而太监也是一脸懵,转过头刚想询问乾隆的意思,却发现万岁爷的脸色早已变得铁青 。事已至此,太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主持,便扯着嗓子继续喊道:“行叩首礼!”可是这次,马戛尔尼纹丝不动 。整个朝堂仿佛炸开了锅,而乾隆则是皱着眉头冷哼,看起来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而这时,马戛尔尼却从怀中掏出一个本自顾自地念了起来 。“请求大清国皇帝准许英吉利商船在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商,允许我国商人在北京开设洋行买卖货物,在珠山一带划一小岛归我国商人使用……”马戛尔尼还没念完,乾隆早已龙颜大怒,来不及使唤太监,自己便亲自下达了逐客令 。在乾隆的眼里,英国使臣来大清并不是真心实意给自己祝寿的,只不过是打着一个好听的幌子来跟自己要地盘,满足他们的经商需求,而且马戛尔尼态度傲慢,这如何能忍?仅仅过了几天之后,马戛尔尼使团就被赶出了北京,他的任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和珅的一次私自决定,让乾隆自认为颜面尽失,为了不沦为千古笑柄,他们又是如何补救的呢?马戛尔尼一事让乾隆生气了,和珅作为中间的接头人,又是默许马戛尔尼不用行三跪九叩大礼的决定者,他该如何平息皇帝的怒火呢?其实很简单,动动笔杆子就好了 。“英吉利国贡使到时,……臣和珅同礼部堂官率钦天监监副索德超,带领英吉利正副使臣等恭递表文,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至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御前大臣福长安恭接,转呈御览 。臣等即令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礼,毕 。”这是和珅在《起居注》中记载的一段话,从最后一句话可以清楚地知道,英国使臣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而之后军机处也写了一道折子,里面记载了同样的话:“臣等仍由西踏跺带至地平前中间槛内,向上行三跪九叩首礼,毕 。”可以看出,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和珅不惜歪曲事实讨乾隆欢心 。而乾隆看了这些记录之后,也就没有过多追究,毕竟有文献可考就足够了,后人又怎会知道当中的细节呢?可惜的是他们没想到马戛尔尼会写了一部回忆录,并且把此次访华之行记录了进去,更没想到几百年后世界的联系会如此紧密,万里之外的文书居然会流传甚广,以至于每个人都能了解当时发生的每一幕景象 。马戛尔尼访华时,乾隆的顽固守旧的老思想和西方思想碰撞摩擦之后产生的矛盾,注定让他成为当今社会的笑柄,嘲笑的是他那不思进取、只知道固步自封的头脑,自诩为天朝上国、却被洋人用火枪火炮把天朝上国的美梦轰得稀碎!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