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山茶花
17世纪末有一位名叫George Joseph Kamel(1661-1706)的基督教耶稣会传教士到菲律宾吕宋岛传教时,在岛上发现了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便将它的标本带回欧洲 。他不仅将此花引入欧洲,而且还写了他种植该植物的有关报告,发表于伦敦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读了该报告,为了纪念这位传教士,就按他的姓氏Kamel给这种植物取了个拉丁学名,即camellia 。英文名称是从拉丁文直接借过来的,汉语称为“山茶花” 。
carnation 康乃馨,(麝)香石竹
该词直接借自法语carnation‘flesh color’(肉红色的),而法语carnation则源自拉丁语caro / carnis‘flesh’(肉) 。15至16世纪时,美术家用carnation来表示“肉红色(的)” 。此后不久,一种肉红色的花也被命名为carnation,汉语作“(麝)香石竹”或音译为“康乃馨”,尽管这种花不全是肉红色的,也有其他颜色的,但carnation一直作为该花的花名沿用至今 。
cherry 樱桃
cherry原作cherries,源自法语cerise / cherise,后来人们把本不是复数名词但听起来像复数名词的cherries误作复数,从而去掉词尾-s逆构出cherrie / cherry这一形式 。类似的例子还有几个,如本不是复数名词的pease,buriels,sherris也被误作复数名词,并逆生出pea(豌豆),burial(埋葬),sherry(雪利酒)这样的单数形式 。可另一方面,有些词本是复数名词,却被误作单数词使用,如chess(国际象棋),invoice(发票),truce(停战协定)等 。cinchona 金鸡纳树(皮) ( sing-KOH-nuh, sin-CHOH- )
该词的由来可追溯到17世纪 。约在1639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Chinchon伯爵夫人(约1590-1647)感染了我们今天称之为疟疾的热带病,欧洲来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秘鲁印第安人送来了当地一种常绿树树皮弄成的粉末,她服用后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以后Chinchon伯爵夫人将这种树皮引进欧洲 。最初人们称之为Countess bark或Peruvian bark 。到了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为了纪念伯爵夫人将此物正式命名为cinchona 。照理应作chinchona,是林奈误拼了 。尽管也有人拼作chinchona,但一般仍多作cinchona,汉语名可能是此拉丁名之音译 。从cinchona中提取的quinine(奎宁)是自cinchona引入西方医学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近三百年间唯一的抗疟特效药 。quinine一词是由quin(a)加后缀-ine构成,quina原是西班牙语,意为bark of cinchona(金鸡纳树皮),源于秘鲁印第安语quinaquina 。
coco 椰子 ( KOH-koh )
椰子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或印度某地区,由于椰果易漂浮,在史前时代被海流和人类传播到整个热带地区 。但椰子的英文名称coco并不源自热带地区 。它可以追溯到15世纪 。当时葡萄牙探险者在印度洋一些岛上第一次见到椰子,认为椰壳底部的三个凹口酷似猴脸,就用葡萄牙语给它取了个名,叫coco 。coco在葡萄牙语中原义是“鬼脸”或“(吓唬孩子的)假想妖怪” 。16世纪英文直接借用了该词 。椰子的果实是坚果,故称作coconut,始见于1613年,在这之前,椰子肉被称为Indian nut 。coconut偶尔也作cocoanut,这是由于coco曾一度和cocoa(可可粉)混淆造成的 。可从中榨取椰子油的copra(椰仁干)和coir(椰壳纤维)则分别来源于兴都斯坦语(Hindu)和印度西南海岸的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 。
corn 谷类,玉米 ( kawrn )
corn乃本族词,来自古英文 。在英国corn统指“谷类”,在英格兰指“小麦”,在苏格兰和爱尔兰则指“燕麦” 。17世纪英国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看见当地玉米,就把它称作Indian corn 。由于当时玉米为新英格兰地区种植的唯一粮食作物,所以后来人们逐渐地把修饰性形容词Indian省略了 。corn就这样成了玉米的美国名称,而英国英文仍沿用maize 。在美语口语中,corn也指“威士忌酒”,因为美国威士忌酒多用玉米酿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