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墓碑上刻媳妇名字 老人给老伴扫墓:记得名字忘了位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时培磊
济南神武村村民刘延宝一家仍默默守护着他们素未相识的五名烈士,至今已有五代人接力 。1948年秋天,这五名解放军战士在济南战役中不幸牺牲被抬送到神武村 。面对部队首长的嘱托,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一句“俺能行”让这个家踏上了守护烈士的路 。74年过去了,对于刘家人来说,他们早已把这些烈士当成了自己的至亲 。
今年在家祭拜
快到四月份的时候,73岁刘延宝就坐不住了 。虽然前些年他因为脑血栓丧失了语音和行动能力,但坐在轮椅里的他也会发出些声响或指一指日历,提醒家人去给祭拜烈士 。
不用刘延宝“多说”,妻子赵本芬就领会了他的意思 。其实,就算他不提醒,赵本芬自己也忘不了 。她提前准备好了几盒香烟,还有点心、水果,这几样都是刘延宝此前祭拜烈士最常用的东西 。按照前几年的情形,每逢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以及春节,他们一家人都会带着祭品到烈士墓培土、清扫,把烟点着竖放在烈士墓前,摆上水果点心,寄托哀思 。
自从2017年刘延宝摔了腿坐上轮椅后,他没法再上台阶到烈士墓前祭拜,心里干着急,只能交代家人祭拜 。今年3月底,赵本芬准备好了祭品,但是疫情防控形势变得严峻,山东倡导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居家祭奠、网上祭祀、代为祭扫、植树缅怀等方式寄托哀思 。
赵本芬和老伴商量了一下,他们的孩子和孙子过来也不方便,今年的清明节,他们老两口先在家祭拜,等到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之后,他们再去烈士墓上扫墓祭拜 。4月3日,赵本芬朝着墓地的方向,摆好祭品,和刘延宝一起向烈士致敬寄哀 。
虽然形式简单了些,但也了却了刘延宝的一桩心事 。“我们都祭拜了这么些年,他们就跟我们的亲人一样,我们怎么会忘了他们,到了节日不祭拜,心里肯定过不去这个坎 。”赵本芬感慨道 。

老人墓碑上刻媳妇名字 老人给老伴扫墓:记得名字忘了位置

文章插图
刘延宝和妻子一起去祭拜(图片源于网络)
为了一句承诺
提起刘延宝一家人,神武小区的很多居民都很熟悉 。他是家里第三代烈士守墓人 。刘家人为何要代代相守这几位烈士,这还要追溯到1948年的济南战役 。在当时,神武村是个不大的战役后方医院,村里分布着几处救治伤员的民房 。
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就参加了支前民兵团,不断从战场抬回来伤员 。“听老一辈的说,那时候村里妇女给伤员洗衣服,上面沾满了献血,河水都被染红了,让人很触动 。”刘延宝的妻子赵本芬说 。
在战役中,有五位解放军战士不幸牺牲被抬到了神武村,刘修芝哭着与战士们一起掩埋了5位烈士的遗体 。事后,部队有关领导找到刘修芝说:“这几名好战士牺牲在草山岭的一次战斗中,只知道一个人的籍贯在浙江省仙居县,你能照看着他们吗?”刘修芝只说了三个字:“俺能行!”
刘修芝家里并不富裕,但还是节衣缩食,给烈士们立了墓碑,刻下了他们的英勇事迹 。为了那句承诺,刘修芝立下家规:要世世代代守护好烈士墓 。1976年6月,守护墓地28年的刘修芝老人去世前特意把儿孙们叫到床前,再三嘱咐 。
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烈士墓所在的田地被分给了其他农户 。为了不动墓地,刘延宝的父亲多次找到村干部,经过协商后,刘家用分到的一块好地交换了烈士墓地 。此后,刘延宝和父亲在墓地四周种上树木,把墓地整理得更加齐整、肃穆 。
直到父亲患病后,刘延宝担起了第三代义务守墓人的重任 。
他们成了亲人
实际上,刘延宝从五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经常到烈士墓前祭拜,听着爷爷讲起这些烈士的英雄事迹,刘延宝从小就对他们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