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登峰前谨慎挑选登山公司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次失败都是客观因素,他的第三次失败经历,是跟队参加的登启孜峰 。登顶失败后,他在总结时发现,与团队管理不善很有关系 。
首先,前期缺乏对于团队队员的了解和分类,要求全体同时登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其次,缺乏对整条线路的整体规划,大家的精力分散了 。
而国外职业登山公司,在登峰前则会忙碌两件事情 。先通过拉练,将队员按身体情况筛选出不同军团的分类,安排不同的配置团队 。另外,对行进中的关键点有详尽的PPT分析 。而且登山公司的人通常不去登顶,却是集中在关键点上等待队员,协助队员登山 。
“一个人可以做成,并不意味着团队可以完成 。一个好的领导,不是推给下属,也不是事事都管,而是个人未必登顶,却有能力推动别人实现目标 。”他发现,这一点,领队与企业管理者极其相像 。
从那以后,除了加强个人训练外,田同生在挑选公司时更谨慎了,以寻找职业经理人的思路来挑选他的领队 。先通过团队成功率来评估登山公司,选出职业登山公司,而不只是专业公司 。评估完公司后,还会进一步评估领队本人是否职业 。
登山经验不仅要分享,更要影响
如果说,此前对于登山带给管理思路的启发,只是一个契合,那么一本叫做《登顶》的书,则让他的思路系统化,不仅印证了此前的许多思考,也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
那一次,在深圳讲课的间歇,发现办公桌上有一本叫《登顶》的书,介绍许多身为企业管理者的业余登山者的故事 。让田同生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短短一个月的登山过程,将商业活动完整地演绎了一回 。从组织团队到确定目标到克服困难,到实现目标,最后安全下撤 。”
此后,他注意积累登山中的经验,将管理和登山互相折射 。在登新西兰的火山时,他以为海拔只有2000多米很轻松,然而困难接踵而来,上山找不到路线,而且语言不通,山不仅比预期的陡,还低估火山灰的难度,踩一步滑半步 。
事后,他对应总结出一系列管理的经验 。登山的感悟也被运用到他的MBA课堂上,在课上,他总以登峰为例,分享登山的经历时,又将其中的管理经验带给学员 。比如管理上不要存侥幸的心理,任何商业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应该提前设计底线,不要对事情的评估过于理想化,如同登山时的天气因素 。
而在登山中,管理的想法又被带到队员里 。他发现不少人登山的目标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愿景 。于是,他先在帐篷里给队员们上管理的课,鼓励他们在登山前设定目标 。“没有愿景,吃苦是没有价值的 。”如同他自身的登山计划,也正是按照管理中的“目标管理”那样先解决原有的问题,再解决新问题 。
在他往年一个人的生活中,每个月才回北京3~4天,除了因为工作到处讲课外,就是登山和旅行 。今年2月,他结束了一个人的漂泊生活,建立了新家,他考虑会少出差,但是依然不会停止登山的脚步 。
-行走感悟
管理如登山,不仅要成功还需长效
早年,田同生是一大公司的IT软件管理者,然后转型做职业经理人,继而又创办管理方面的公司,职业的关系,让他意外发现登山与管理的微妙联系:登山如同管理,时刻考量如何“驾驭登顶还是生存这一对相互矛盾的目标” 。登山时,在风险不可控且又没有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他选择团队的生存第一,而将历练的风险作为一种体验 。“这样的考量,何尝不在管理企业时出现?”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登山大会四月开幕
- 4名匈牙利人在川登山失踪川藏协力搜救
- 杭州登山路线指南
- 杭州登山自助游
- 登山,登山
- 国内登山管理办法
- 中国再派优秀登山队员搜寻失踪的匈牙利登山者
- 登山――山鹰的摇篮
- 户外登山鞋与休闲皮鞋有什么本质区别
- 青海省登山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