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 ,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
临床应用
孙思邈积一生医学经验 , 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 较全面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 , 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 。他的医学思想和学术成就主要反映在九个方面 。
第一、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学说 , 改六经辩证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相结合的分类诊断方法 , 使理论更切合实际 。
第二、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 , 收载医方6500多个 , 无论是经方、古方、俗说单方均系统整理 , 大多注以出处 。
第三、诊断学上把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突出反映在消渴、霍乱、附骨疽、恶疾大风、雀目、瘿瘤等病的描述和治疗上 。
第四、治疗学上创用了新的医疗技术 。如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术、葱叶导尿术、食管异物剔除术、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等 。
第五、在药物学上 , 重视地道药材以及药物的种植采集、炮制和贮藏 , 并在药物七品分类基础上按药物功用分为65章 , 以总摄众病 , 便于医生处方用药 。
第六、重视妇幼保健 , 强调妇幼设立专科的意义 , 为小儿、妇产建立专科创立了条件 。
第七、丰富了养生长寿理论 , 讲求卫生 , 反对服石 , 提倡吐故纳新 , 动静结合 , 并辅以食治、劳动 , 使养生学和老年病防治相结合 。
第八、在针灸方面绘制彩色三人明堂图 , 创孔穴主对法 , 提倡阿是穴及同身寸法 , 对针灸发展有促进作用 。
第九、在炼丹生涯中 , 记录了硫黄伏火法 , 是我国早期火药配方 , 在火药发明上有突出贡献 。
轶事典故
悬丝诊脉
??唐贞观年间 , 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 , 反而患了重病 , 卧床不起 。虽经不少太医医治 , 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 。太宗每日愁锁眉头 , 坐卧不宁 。
??有一日 , 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后 , 留大臣徐茂功问道:“皇后身患重病 , 经太医不断诊治 , 百药全无效果 。卿可知哪里有名医?请来为她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闻言 , 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说道:“臣早听说华原县(今耀县)有位民间医生孙思邈 , 常到各地采药为群众治病 , 对妇儿科尤其擅长 。疑难之症一经他手 , 都能够妙手回春 , 药到病除 。以臣之见 , 还是将他召进宫来 , 为皇后治疗才好!”
唐太宗听过徐茂功的一番话后 , 表示同意 。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 , 星夜奔赴华原县 , 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
唐太宗见孙思邈已经来到 , 便立即召见了他 , 说道:“孙先生医术超群 , 有起死回生之功 , 皇后身患重病 , 昏迷不醒 , 特请先生前来治疗 , 若能好转 , 寡人定有重赏 。”
但是 , 在封建社会 , 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 , 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 , 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 , 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 , 诊治处方 。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 , 穿着粗布衣衫 , 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 。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 , 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 。他根据这些情况 , 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 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 。然后 , 他取出一条红线 , 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 , 一端从竹帘拉出来 , 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 , 在皇后房外开始 “引线诊脉”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练瑜伽对身材有要求吗
- 瑜伽馆如何选择
- 水中瑜伽 重回母体般的感受
- 瑜伽热身 关节舒展
- 都市人的办公室瑜伽功
- “钢铁胸肌”是怎样练成的?
- 简易的几个有氧健身的动作
- 夏季减肥变花样 轻松瘦身
- 经期瑜珈 能缓解痛经及消肿
- 要学习踢踏舞的动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