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存款规定 个人现金存取的规定

近日,《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发布 。《办法》要求,自3月1日起,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存取款业务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
很多人关心的是,存取现金会不会给个人带来不便 。对此,今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个人现金存取款的相关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的现金存取款业务,居民现金存取款的便利性不受影响 。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1.实施1号令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金融安全和利益 。
近年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跨境赌博、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人民的利益 。仅2021年,公安机关就侦办电信诈骗案件37万余起,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 。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犯罪分子更喜欢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活动,因为它具有匿名性和难以追踪的特点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妥善加强对现金存取活动的管理,这有利于防范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从实践经验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加强洗钱风险管理,发现了多起涉嫌违法犯罪案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金融安全 。
比如2021年9月,一对老年夫妇去郑州某银行提取95000元 。当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取款目的时,老人告诉他们买保健品 。工作人员怕老人上当受骗,反复劝说老人谨防上当受骗 。其间,因为老人没有身份证拿不到大量现金,就说外面保健品公司的人让他过来拿钱,坚持要保健品公司工作人员送他回家拿身份证 。工作人员回家拿身份证时,一直劝说安抚老太太,并联系了警方 。最后经过民警和工作人员的劝阻,为老人挽回了9.5万元的经济损失 。
比如2018年9月,在一名30岁男子的陪同下,一名老人要求在武汉某银行提取10万元 。取款过程中,老人对钱的用途闪烁其词,对自己和老乡的关系说法不一 。但男子只是远远地看着老人,情况比较反常 。银行工作人员本着对客户负责的精神,建议老人联系家人确认取款,同时报警 。在警察到达之前,那个人离开了银行 。最后才知道这个男的是老人网上加的微信好友,介绍了所谓的“高息”理财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资金用途的理解为老人避免了经济损失 。
二 。金融机构执行该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的现金存取款业务,业务便利性不受影响 。
居民合法收入的存取款业务在我国一直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存款自愿”和“取款自由”是《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的,也是金融机构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金融机构执行1号令,不会影响个人正常的现金存取款业务 。近年来,为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少金融机构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办理大额现金存取款业务时,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进行了必要的了解和提示,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金融管理部门在研究起草1号令时,总结统一了金融机构的相关做法,也有利于保持各金融机构业务办理规范的一致性 。
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提供证明材料 。金融机构只需简单查询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并登记相关信息 。只有在交易明显异常,且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从客户那里得到进一步的信息 。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 。在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同时,应严格执行最低限度和必要的原则了解注册客户信息,不得增加客户负担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等使用现金较多的群体,金融机构更应该主动提供更加友好、便捷的服务 。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防骗和金融知识宣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