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资料-阿昌族简介


阿昌族的资料-阿昌族简介

文章插图
 少数民族  阿昌族 
阿昌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主要是分布在云南和贵州地区 。其他地区也会有一些的聚居,但是相对这两个省,其他都是散居 。那么阿昌族你还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
民族概况
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9555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 。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族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习用汉文和傣文 。有丰富的口头文学 。历史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
阿昌族妇女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 。他们聚居在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阿昌族自古即以擅种水稻而闻名 。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 。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
阿昌族的歌谣、故事、传说等口头文学十分丰富 。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如长篇叙事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长篇叙事诗《曹扎》、《铁匠战龙王》;风俗故事《谷稷》、《亲堂姊妹》、《胯骨》;动物故事《麂子和豹子换工》、《老熊撕脸皮》等 。这些诗歌、传说都十分朴实,生动感人 。
“对歌”是青年男女在业余时间十分喜爱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对唱的山歌,一般是融景生情,即兴作词,山、水、云、树等都可入歌;一种叫“相作”,是在夜深人静时,男女青年在林间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情歌,感情真切,常常一唱就是一个通宵;还有一种“相勒摩”,也是一种对唱的情歌,曲调幽雅亲切,歌词含义深刻,比喻生动 。
《阿昌族舞蹈》 陈玉先
舞蹈以象脚鼓舞和猴舞最流行 。民间体育也丰富多彩,如荡秋千、赛马、射击、舞阿昌刀和武术等 。工艺美术有刺绣、髹漆、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制作精细 。尤其是雕刻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家具、建筑物、佛龛等上面,都可看见雕刻着的各种动、植物 。此外,建筑、绘画等也都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
被阿昌族称为“我们民族历史的歌”的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共有2000多行,内容宏大,情节奇异而又曲折生动 。史诗不仅以阿昌人的历史经验、生活体验和文化思索解答了宇宙起源、人类诞生、民族由来、习俗形成与文化缘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对于为什么男人无乳,女人无须?为什么牛犁田?马驮货?大地为什么凸凹?日月为什么旋转等等人类生存状况问题,也作了充满智慧与情趣的回答 。在阿昌族社会,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古往今来一直作为一部完整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史而被解读与传承着 。[1]
爱情乐器
阿昌族的乐器主要有竹琴、洞箫、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铓锣等 。葫芦箫是用葫芦连接三根竹管制成的,它有7个音,音量小,音调低缓圆润,一般晚上用 。三月箫用一根竹管制成,也有7个音,它的音量大,音色细亮,多在白天使用 。葫芦箫和三月箫不仅是阿昌族人民心爱的传统乐器,还是男女青年传情示爱的媒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