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寓意是什么 过年压岁钱的寓意故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便开始扫尘、贴春联年画、吃年夜饭守岁看春晚、吃饺子拜年逛庙会……家人相聚一堂,辞旧迎新,享受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又期盼更好的来年 。
对于小辈来说,春节里既没有生活的困扰,又少了大人的唠叨,整日里吃吃喝喝、嬉笑打闹 。而这最幸福的,还是有长辈派下来的压岁钱可拿,孩子笑得更是开心了,来年的图书、玩具、糖果都不用愁了 。
与现在的“压岁钱”,即通俗意义上的“钱”不同,在最初,“压岁钱”并不是可流通的货币 。这种“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我国的汉朝,最初被称为“压胜钱”,也称“大压胜钱” 。用作“压胜钱”的钱币,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可用于佩戴的“钱”形装饰物,并不能流通于市场,自然也就不能当作货币使用了 。
这种“压岁钱”的正面,基本都印铸有表达吉祥的祝福语,比如:“四季平安”、“去殃除恶”、“天下太平”、“百毒不侵”、“千秋万岁”等;背面一般铸有各式各样的瑞兽祥鸟图案,如:龟蛇、龙凤、双鱼、蝙蝠、星斗、斗剑等等 。
唐朝时期,春节就是“立春日”,宫人们会在这天相互朝拜,此时,宫廷内最盛行的当属“春日散钱” 。在《资治通鉴》中,曾有“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的记载 。这“洗儿钱”不仅是贺喜,还具有赐给孩子辟邪驱魔之用 。但是,此时的“春节”,却还未流传至民间,仅宫廷内有此惯例 。
小辈每年收到的“压岁钱”上,寄托了家中长辈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而这一风俗的来源,还得说到一个民间传说 。
据传,古时候曾有一种名为“祟”的妖怪,它们常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外出活动,并趁机潜入百姓家中,然后,偷摸熟睡的孩子的头 。但凡被“祟”摸过的小孩,都会出现头痛发烧的症状,几天后醒来,就会变成一个傻子 。所以,每户有小孩的人家,都会在三十这天的夜里,燃着灯、彻夜不歇,这就是“守祟” 。
话说,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面对这意外降生的宝贝疙瘩,老夫妻自是爱护有加、视若珍宝 。这一天又到了大年三十,为了不让“祟”伤害孩子,于是,夫妻二人拿出八枚铜钱逗他开心,自己则靠在床边守着 。孩子玩累了之后,将几枚铜钱放在枕边,就沉沉的睡去了 。
半夜,突然一阵阴风吹过,“祟”悄悄地潜入了这对老夫妻的家中,轻轻地吹灭了蜡烛,正准备去摸孩子的头 。谁知,枕边突然乍现八道金光,“祟”被吓得夺门而逃!不出几日,这事不胫而走,人人都知道“祟”被铜钱吓跑了 。
之后,大家都认为,八枚铜钱是八仙为保护孩子化身而来 。又因“岁”与“祟”同音,所以,后来的人们,便将“守祟”称作“守岁”,还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铜钱,以祈佑平安 。
宋元时期,春节由曾经唐朝的立春日,改到了正月初一,使得立春日的风俗,也随之转到了正月初一 。过春节时,长辈给小辈铜钱,供其把玩,同时,又希望铜钱带给他们平安喜乐,这一风俗盛传不衰、沿袭至今 。而这“压岁钱”有正式称呼,还是在明清时期 。
清代编纂的《燕京岁时记》中,曾这样写道:“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 明清时期,铜钱以线串之,所以,“压岁钱”在民间又被称为“串线” 。晚辈们得到长辈所赐的“压岁钱”后,将其像玉佩一样戴在身上成为装饰品的一种,既能用以辟邪保平安又能彰显对长辈的尊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