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资渠道全面受限 媒体今年房企到期债务达12822亿元( 二 )


行业困局始于一年前的三道红线 。2020年8月 , 针对房企资金面监管的“三道红线”正式出台 , 要求房企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
此后 , 针对房企资金面的监管愈演愈烈 , 包括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商票监管、40%拿地红线等一系列手段 , 将这种监管从“表内”移至“表外” , 穿透式监管让房企的融资渠道被大大收缩 。
这意味着靠杠杆不断壮大规模的房企开始被限制 , 融资开始变得越来越难 。从那时起 , 房企排名固化、房企规模难扩大等言论即充斥整个行业 。
今年前7月 , 房地产行业债券融资规模累计增速持续下滑 ,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 , 2021年1-7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金额累计约6428亿元 , 较2020年同期下降13% , 累计增速达2018年以来最低点 。并且“三道红线”落地后 , 新增发债规模不及到期债务规模已连续保持11个月 。
同时 , 一位不愿具名的机构分析师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此前房地产信托等其他非标融资余额也在持续下降 , 因此在调控趋紧的环境下 , 行业到期债务净额或将长期为正 。
严峻的形势意味着 , 房企以往“借新偿旧”的套路可能很难维持下去 。而更为棘手的是 , 2021年是房企偿债高峰年 , 一面监管收缩融资 , 一面要大规模偿债 , 房企在资金端的压力可想而知 。
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达12822亿元 , 将成2019-2023年间的偿债最高峰 。从当前的发债情况看 , 2022年偿债规模预计仍将维持在9000亿左右的高位区间 。
图片来源:贝壳研究院
前述财务负责人提到 , 自己了解的房企中有数家已经“躺下” , 只是尚未被大范围知晓 。他所说的“躺下”是指已出现债务违约 , 但无力在短期内偿付 , 只能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展开自救 , 等待现金流回血 。
他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分析 , 此类房企违约主要源于流动性出现问题 。流动性来自于两个方面 , 一是公司销售端受限购、限价等调控政策限制 , 去化不及预期;二是融资迎来强监管 , 房企有息负债不仅难以增加 , 还在强行减少 。两端压力传导至现金流层面 , 导致房企偿债能力下降 。
这一阵痛 , 在行业腰部的千亿、两千亿级阵营内引起的反应更明显 。前述财务负责人认为 , “三道红线”加剧了房企分化 , 这一变化于头部与尾部房企而言并无大碍 , 但对中型房企来说 , 则意味着艰难的调整 。
全力自救
透过行业人士的观察可以发现 , 当前出现债务违约现象的房企已超出市场预计 , 而一旦出现此类事件 , 房企如何自救应是其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
从红星地产、协信远创陆续“卖身”远洋集团、新加坡CDL可见 , 寻找并购方 , 将公司主体和债务一并转移或许是个一劳永逸的途径 。
然而更多房企却未必有拿得出手的资产包 , 在等到合适的接盘方之前 , 它们还需靠自身独立支撑 , 展开自救 。
自救分两头 , 其一是收入 , 其二是支出 。前述财务负责人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在收入端 , 房企一般通过加快销售去库存、转让资产、催收监管资金等方式加快现金回流 , “比如去库存时 , 房企会在正常销售的基础上叠加一些促销手段 , 力度可能也会比原来大 。一些原本较有利润空间的项目 , 为了满足快速去化需求可能也会被摊薄利润或出现亏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