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洗澡当心惹出一身病( 五 )


白居易如果生在现代,应该是一位微博狂人,而且还特别喜欢把日常里的鸡毛蒜皮小事都拍个照写个段子往网上发 。光是跟“沐浴”有关的诗,他就写了很多首,但这是否能说明老先生经常洗澡呢?呃,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因为这是他一场大病以后写的 。在那时候的医生看来,有些病可以用洗澡的方法治疗,有些病却是不能洗澡的,否则容易“伤元气”“中风邪”等 。所以白大诗人到底爱不爱洗澡?这还真是个问题哈 。
其实从先秦时代起,在上流社会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周礼》《仪礼》《礼记》记载为代表的士人价值观和理想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要求大家勤洗浴、讲卫生 。一个受人尊敬的士人,在奉养父母、接待客人的时候,都应该提供能让他们三天洗头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的生活条件 。而这个士人自己,也应该每五天洗浴一次,为此汉代的朝廷特意把官员们每上班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称为“休沐”,意思约等于“给你们时间都滚回去把自己拾掇干净再来上班,别熏死人” 。到了唐朝,这个假期延长到每十天休一天,也被称为“旬假” 。
除了日常生活以外,贵族士大夫要搞点什么隆重仪式,比如祭祀、参加公共活动、拜见上司贵官等,都要提前“沐浴斋戒”,把自己里里外外都清理干净,才能怀着一颗纯洁虔诚的心去天人合一 。可见无论喜欢不喜欢洗澡,上流社会人士一般还是都承认洗澡是好事,是应该鼓励提倡的 。
不过正像世间所有事一样,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 。即使在生活水平提高、卫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照样有一堆人不爱洗澡,别人也拿他没办法,何况是在物质水平低落的古代呢 。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以“不爱洗澡”留名青史的贵族士大夫,人数比“爱洗澡”的只多不少,随便数一下就有嵇康、王猛、王安石等 。还有一位桓冲,这位倒是洗澡的,但洗完澡不爱换衣服,干净身体往脏旧衣服里一套完事,这也折腾出了一些典故是非 。
在中古社会里,能保持“勤洗澡”生活方式的阶层,可能只有寺庙里的和尚了 。因为佛教是从热带国家传入我国的,热带国家人民洗澡比较方便(如着名的“恒河晨浴”),所以沐浴的习俗也跟着佛经一起在寺庙里安身 。大中型寺庙往往在建造时就设计了专门的浴堂或者浴室院,以供佛教徒洗浴 。
这些公共浴室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跟现代的公共浴池也没太多本质区别:在地下挖个体积不等的池子,池壁和池底铺上不易渗水的材料(一般是石条或青砖),在水源和浴池之间设个加热炉灶,把冷水加热以后注入浴池,尽量保持池内温度合适人体洗浴 。这是基本的设置,至于冲淋设备、莲蓬头、按摩喷头、桑拿房那些就先别想了 。
后世那种建在街面上、城区里、收钱让人进去洗澡的商业公共浴池,在唐朝的城市里似乎也不多见,但在宋朝城市里就已经很普及了,而且在浴池里还有搓背等附加服务 。苏东坡在享受完搓背工的服务以后还赋诗填词留念:“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皇帝带头正风气 澡堂子里谈工作
除了寺院以外,另一处有大型沐浴设施的地方是——皇宫 。
唐朝最着名的皇家浴池是骊山脚下的“华清池”,这个我们穿越团已经去过不止一次了,不再重复介绍 。而且华清池主要是利用了天然温泉,和我们本次说到的人工沐浴也不太一样 。在长安城内的太极宫、兴庆宫特别是大明宫,以及不少避暑离宫,也都有大型浴池供人使用 。而且这些皇宫里的浴殿,除了让皇帝后妃们洗澡,还有别的奇妙用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