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时报体育很多天过去了|我和冬奥 | 山东技术官员郭延蠡:说再见时,太不舍、很自豪

本文转自:时报体育
很多天过去了 , 很多人仍在回味北京冬奥会带来的那些感动与欢乐 。 这样一场冰雪盛会 , 像是一个美梦 , 像是一场盛宴 。
为了编织这个美梦 , 为了准备成就这场盛宴 , 无数人默默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 他们是运动员、教练、裁判 , 他们是志愿者、技术官员、医护人员 , 他们是班车司机、转播人员、餐厅大厨……新黄河采访人员日前专访了四位山东籍技术官员 , 请他们讲述了属于自己的冬奥记忆 。
“其实 , 距离我们完成全部冬奥会比赛任务还有几天 , 那种不舍的情绪就已经在酝酿了 。 所有人 , 都希望自己能再多干一点——很多团队成员明明已经安排休息了 , 硬是还要到赛场服务 , 还是要干活 。 当一切都结束时 , 大家都很伤感 。 为了这样一届冬奥会 , 我们不仅是在过去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奋战不息 , 更是准备了好几年的时间 。 这样一个目标或者说任务结束了 , 心里怎能不伤感 , 不失落……”对新黄河采访人员讲述起北京冬奥会这段难以忘却的旅程 , 郭延蠡忍不住哽咽了……
本文转自:时报体育很多天过去了|我和冬奥 | 山东技术官员郭延蠡:说再见时,太不舍、很自豪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时报体育很多天过去了|我和冬奥 | 山东技术官员郭延蠡:说再见时,太不舍、很自豪】作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着陆坡的主管 , 郭延蠡率领五十多人的团队 , 出色地完成了保障跳台滑雪、北欧两项两个项目的任务 。 而这份圆满背后 , 是所有人的默默付出 。 “我们进行了分组 , 装饰组20人 , 平整组有30多人 , 然后又分设了小组 , 进行轮换作业 。 基本上 , 赛前需要三到四个小时到岗 , 展开相应的准备工作 , 赛时需要做应急保障 , 赛后需要进行收尾工作 。 ”郭延蠡告诉新黄河采访人员 , 自己的团队成员年龄跨度极大 , 最小的才16岁 , 最大的57岁:“但大家心很齐 。 最开始还是磨合了一段时间 , 到了最后 , 基本上不用再多说些什么 , 我只要把工作安排下去 , 大家都能很顺畅地执行下去 。 我们组里 , 还有两名外国技术官员 , 他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冬奥会经验 。 等到结束时 , 他们也对咱们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 ”
本文转自:时报体育很多天过去了|我和冬奥 | 山东技术官员郭延蠡:说再见时,太不舍、很自豪
文章图片
团队成员们可以“轮休” , 但郭延蠡的工作却无人可以替代 。 早上七点起床 , 前往赛场开始一天的工作 , 晚上十点回到驻地 , 做总结、做计划、下发相应通知 , 往往过了十二点才能上床休息……比赛进行时 , 郭延蠡整个人的状态就像是一个旋转的陀螺 , 根本停不下来 。 终于 , 郭延蠡在比赛现场累倒了 , 被同事们送去了医院 , 接受检查、治疗 。 “是高血压 。 我起初就是头疼 , 一直持续 , 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 , 到了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又给开了药 , 我回酒店休息了一下午 , 第二天又回到赛场了 。 这事儿 , 我之前也一直没敢跟妻子说 , 相隔这么远 , 怕她担心……”郭延蠡这样告诉新黄河采访人员 。
2月17日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完成了最后一个比赛项目 。 郭延蠡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 第二天 , 他去现场看了谷爱凌、李方慧的比赛 , 为她们呐喊助威 。 “在现场看比赛 , 那种感觉是与看电视完全不一样的 , 很震撼 , 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 ”郭延蠡说 。 告别时刻 , 郭延蠡的情绪很复杂 , 既有依依不舍的伤感 , 又有着很强烈的自豪感:“我们整个团队 , 真的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 大家都是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地工作 , 初心就是想要无愧奥运的情怀 , 把冬奥会这样一场盛会办好 。 事实证明 , 北京冬奥会确实没有辜负人们的无限期待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