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冬奥期间两次到访“冰立方”|地标建筑装扮“双奥之城”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冬奥期间两次到访“冰立方” , 称其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日本花滑名将羽生结弦在首都体育馆挑战4A时表示“滑起来感觉非常轻松 , 非常开心 , 太喜欢这个场馆的冰面了”……各代表团运动员、体育界人士对于奥运场馆的点赞和认可 , 是对幕后建筑设计团队的“最高褒奖”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再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场馆的建设任务 。
1991年至今 , 北京建院一共参与了三次申奥和两次奥运工程的设计工作 , 是名副其实的“双奥”国企 。 2014年4月至今 , 北京建院参与冬奥申办、场馆建设 , 如今又全程见证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赢得世界喝彩 。 北京建院设计的新建与改扩建的9个奥运场馆成为这场盛会的亮点 。
“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最美的冰”首都体育馆、“最雅的冰”国家游泳中心、“最燃的冰”国家体育馆、“最酷的冰”五棵松体育中心、“最热的冰”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 ,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冬奥声音”主媒体中心、“冬奥荣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 , 每一处场馆的背后都藏着建筑设计的“匠心独运” 。 北京建院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表示 , 场馆设计理念要充分体现办奥理念 , 从2008北京奥运会到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 , 中国科技有了长足发展 , 在这些新建和改扩建的场馆建设中 , 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持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
奥运场馆曾经记录历史 , 融入城市 , 它们还将见证未来 。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冬奥期间两次到访“冰立方”|地标建筑装扮“双奥之城”
文章图片
冬奥建筑
彰显中国智慧
冬奥建筑的正式筹建始于2016年 。 北京建院高度重视冬奥会场馆设计任务 , 专门成立冬奥会项目事业部 , 高位统筹场馆建造工作 。 建筑设计师们用创新设计 , 让想象成为可能 , 在每一栋冬奥建筑中 , 注入了中国智慧 。
“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 , 能够很好地支持运动员赛出优异成绩 , 也呈现出“冰丝飞舞”的悦目风景 。 在设计上 , “冰丝带”采用的索网结构设计 , 不仅实现了结构形式的创新 , 也破解了屋顶索网结构高钒密闭索“卡脖子”技术 , 推动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 , 打破了进口索的垄断地位 , 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22条透明的冰状丝带如同速滑运动员飞驰而过留下的痕迹 , 刚柔相济 , 静态建筑有了“动感” , “22”又是北京承办冬奥会的年份 , 设计师的思考与智慧跃然眼前 。
值得一提的是 , 冬奥开幕式的“中国浪漫”也永久的留在国家速滑馆 。 北京建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 在“冰丝带”外围24个场馆入口设计制作了有24节气徽章元素的入口标识 。 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立春”节气 , 到访“冰丝带”的人们在入口细节 , 感受到场馆设计者的匠心 。
视角西转 , 首都体育馆在西南与国家速滑馆对角线相望 , 旧与新 , “最美”与“最快” , 年代不同 , 风格不一 , 在设计上的用心却一以贯之 。 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 , 是由北京建院设计的国内第一个室内人工冰场 。 北京建院与首体结缘已有54年的历史 , 几代设计人的智慧和汗水造就了如今的首都体育馆 。
花样滑冰是极具美感的冰上运动 , 为呈现最“美”的观赛体验 , 北京建院的设计团队创新性地在冰场顶部设计了由36个PTEE膜组成的1332平方米的巨型投影屏幕 , 通过最新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各类动态画面呈现 , 配合最新的声、光、电技术与冰场形成天地一体的视觉盛宴 , 充分展现“最美的冰”这一设计理念 。 尤其是“冰晶”渐变蓝灰色调的场地坐席 , 色彩清新明快 , 把观众也“拉”进最美风景线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