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冬奥期间两次到访“冰立方”|地标建筑装扮“双奥之城”( 二 )


中国智慧不仅体现在原创性、开创性的设计中 , 还彰显于智慧化运营里 。 例如 , “冰丝带”拥有一个“最强大脑” 。 作为场馆智能化基础数据集成平台 , “最强大脑”下层连接场馆内装设的各类设施和信息化系统 , 上层对接场馆运营服务系统 , 通过收集计算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的场地湿度、温度、风速以及观众席各区域人员数量 , 调控座椅送风系统和除湿系统 , 让冰面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 实现了智慧场馆“有感觉 , 会呼吸 , 有记忆 , 会思考” 。
据悉 , 考虑到赛时及未来可持续利用 , 在北京建院设计的9个场馆中 , 均进行了链接未来的5G技术以及智能化改建造 , 让科技充分赋能冬奥建筑 。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冬奥期间两次到访“冰立方”|地标建筑装扮“双奥之城”
文章图片
绿色节约
“喊”出低碳宣言
2022年 , 世界在北京看到的是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冰雪盛会 。 在冬奥场馆的建设中 , “绿色、节约”的低碳理念贯穿始终 , 这是中国绿色发展的态度 , 更是面向全球的低碳宣言 。 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 , 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 展示中国风格 , 无论新建场馆还是场馆改造 , 北京建院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建设 , 注重低碳使用 。
在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 , 北京建成了一批世界顶级的体育场馆和设施 , 北京将夏、冬奥运会的比赛在同一场馆中举行的规划设计将成为世界奥运史上新的亮点 , 创造了奥运场馆建设的新理念 , 也开创了场馆使用的新模式 。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奥林匹克公共区等 , 均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 , 突出绿色低碳理念 , 所有改造场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 , 水立方举办了优雅的冰壶比赛 , 成为“最雅”的冰场 。 水立方是世界唯一的“水冰转换”“双奥场馆” , 也是北京市地标建筑 , 其绿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 秉持“可持续”“轻建造”的核心理念 , 北京建院设计团队在保证水冰功能复合的基础上 , 实现场馆设施的整体提升和可逆转换 , 改造后的国家游泳中心实现“冰水双轮驱动” 。 改造工程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的标准设计实施并获得了评价标识;通过照明系统改造 , 获得了三星级绿色照明标识证书 , 比改造前照明节电约60% , 有效地节能减排;通过设立可持续监管平台及能源管控中心 , 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群智能技术手段 , 加快推广建设可视化、智慧化的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 实现运行能耗和碳排放智能化管理 。
国家体育馆(冰之帆)也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 改造过程遵循“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的理念 , 空调、照明等系统均降低了能耗 。 北京建院设计团队更在集约利用空间上下功夫 , 将训练冰场上方的结构桁架层与赛时运行的功能房间相结合 , 将桁架间的空间充分利用 。 这一举措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和节省造价起到了重要作用 。
在奥林匹克公共区的改造中 , 北京建院设计团队加强了存量资源利用 , 冬奥会赛时对公共区各类设施的需求总面积共约41000平方米 , 其中利用现有存量空间约21000平方米 , 其他均通过新建各类临时设施满足 。 据了解 , 在9处由北京建院承担设计的场馆中 , 均涉及到临时设施的搭建 。 这些临时设施不仅能高质量满足赛时需求 , 在赛后还能够快速拆除 , “无痕”退出 。 北京建院还设计了集装箱更衣室等可循环利用的临时设施 , 进一步践行“节俭”理念 。 经设计改造的集装箱可以随时随地搬运 , 在赛时充当更衣室 , 在赛后更可利用于大型活动、移动商店等多种场景 。 为确保所有场馆的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顺畅运转 , 北京建院于2019年初成立了运行设计专班 , 专职承担北京赛区所有冰上场馆的运行设计工作 , 并一直配合保障到冬奥会结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