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冬奥冠军之乡”七台河的破冰之路( 三 )


董延海回忆 , 利用这种模式 , 不到半年就选拔出了100多个滑冰的孩子 。
这年12月 , 新建小学入选首批短道速滑特色学校 。 一到周末和寒暑假 , 大巴车将队员免费拉至体育中心室内冰场 。
王岗在室内冰场上站过 , 冰很软 , 容易使上劲 , 做技术动作更容易 。 孩子们都不愿意下冰 , 得喊着“到点了” , 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
目前 , 七台河市共有短道速滑特色学校11所 。 业余、高校、半专业和专业四个层次 , 18支短道速滑队的500余名在训运动员 , 筑成了当地的人才金字塔 。
张杰也实现了她做教练的梦想 。 2019年1月 , 七台河职业学院成立冰上运动学院 , 组建了短道速滑训练中心 , 张杰为名誉院长和总教练 。
追梦的地方
2月12日下午 , 业余体校重点班学生在室内冰场更换速滑衣 , 地上有一片撕开的暖宝宝 。 一阵咳嗽响起 , 有人嘀咕 , “最近老多感冒的 , 冻出来的” 。
学生家长尹洪光拎了两大桶自制的水果茶 , 熬出了苹果、橙子、金橘和百香果的酸甜 , 还冒着热气 。 训练间隙 , 喘着粗气的孩子们一拥而上 。
8岁的双鸭山男生李楠 , 是其中一个孩子 , 也是下午接力赛的获胜者之一 。 他喜欢滑冰 , 超过寝室里亮闪闪的四轮驱动遥控车 。
他的母亲潘晓艳 , 一年花6000多块钱在七台河租房 , 白天做些手工活 , 晚上给孩子送些吃的 , 辅导作业 。 她记得儿子最开始学轮滑 , 半蹲着一条腿侧蹬 , 单只腿要做100个 , 流着汗掉着泪也坚持做完 。 年前得了感冒 , 也不愿在家休养 , 执意上冰 。
“虽然苦 , 但是我不怕 , 我要坚持” , 李楠的目标是“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 , 得9块奥运金牌” 。 一旁有个10岁的孩子分析 , 冬奥会四年一届 , 李楠要参加36年的冬奥会 , 而且每年都要拿上金牌 , 才能实现这个梦 。
教练姚中华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气儿 。
每隔半个多月 , 所有重点班的孩子 , 会按速滑成绩站成一排 。 从后往前 , 选择要挑战的对手 , 对方必须接受挑战 。 如果挑战成功 , 他在队伍中的位置就会向前移 。 教练和孩子们管它叫“能力排” 。 这激起了孩子的好胜心 。
七台河 , 不仅是孩子们追梦的地方 。
姚中华曾在黑龙江另一地级市体校当教练 。 2014年前后 , 他第一次带队参加省运会 , 包揽下第二、第三等多个名次 。 姚中华拿了成绩 , 有底气向领导开口要训练用的健身单车 , 给家庭困难的运动员申请冰刀 。 但申请递交了两年 , 迟迟没有下文 。
七台河向姚中华抛出橄榄枝 , 而且说 , “不会埋没你这个人才 , 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 刚到七台河 , 体校就给五六十个孩子新发了冰刀 。
另一个七台河重视短道速滑的细节是 , 在室内冰场 , 姚中华一年能见着市领导四五次 , 脸熟得很 。
前两年 , 姚中华带着七台河的队伍 , 参加黑龙江省锦标赛 。 总共310多名选手 , 光七台河就占了三分之一 , 别的队伍羡慕 。
他心里有谱 , 从短道速滑特色学校 , 到业余体校 , 再到2021年4月创建的黑龙江省青年队“省队市办”基地 , 七台河形成了完整的培养输送体系 。 “基数越大 , 我们成才率就越高” , 姚中华说 。
“让孩子们都穿上冰刀”
2月13日 , 七台河万宝荷花池 , 这是当地规模最大的野冰场之一 。 天气预报显示 , 当天最低气温零下29摄氏度 。 室外站久了 , 手指僵硬 , 脚也跟着发麻 。
“别晃 , 再蹲一会儿” , 一位老人家计着数 。 他7岁的孙女正穿着冰刀 , 两手背在身后 , 身体与冰面平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