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滑雪俱乐部”,是“滑雪爱好者俱乐部”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召开 , 网络上渐渐流传起许多滑雪爱好者滑行时的炫酷视频 , 有的媒体将这些视频的跟拍摄影师“挖”了出来 , 并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可能才是真正的“滑雪大神” 。
能做到在雪场上游刃有余并且还能将视频拍好的人 , 张绍波算得上一号人物 。 然而 , 深挖他的来历会发现 , “滴水穿石 , 非一日之功” 。 作为一名鏖战雪场10年的80后老滑手 , 张绍波和滑雪运动之间的“羁绊” , 可能已经无法单纯地用“热爱”来形容 。 对他来说 , 它是兴奋中掺杂着疲惫 , 依赖中也伴随着习惯 。 而太多的故事 , 还得从他创立的“东部滑雪俱乐部”说起 。
不是“滑雪俱乐部”,是“滑雪爱好者俱乐部”
文章图片
2021年12月11日 , 北京密云南山滑雪场 , 市民利用周末休闲时光进行滑雪运动 。 (图/视觉中国)
10年前 , 张绍波还混迹于贴吧 。 雪季来的时候 , 他心血来潮 , 想去离家不远、位于北京东部的渔阳滑雪场滑雪 。 因为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人爱好滑雪 , 自己也没有去过 , 于是他在论坛里发起了召唤帖 ,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 很快就有人添加了他的QQ 。
几个人从网友变成了“滑友” 。 他们约定时间一起自驾到了雪场 , 之后关于如何买票、行走路线、吃饭住宿等问题 , 互相之间也都有了照应 。 谁也没想到 , 后来几个人慢慢变成了十几个人 , 再后来发展出了几十人 。 用张绍波自己的话说 , 当时的他热情洋溢 , 爱张罗事儿 , 看到有这么多和他一样爱好滑雪的朋友 , 于是便提出了想法:成立一个滑雪俱乐部 。
不是“滑雪俱乐部”,是“滑雪爱好者俱乐部”
文章图片
张绍波热爱滑雪也喜欢张罗 , 于是他成立了滑雪俱乐部 。 /图·unsplash
在随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 , 俱乐部渐渐发展成了上千人 , 成员所涵盖范围也从北京东部扩大到了全国 。
我也是“东部”的
“那个时候真简单 。 ”这是张绍波经常说的一句话 。
他说的“简单” , 其实就是大家约个伴一起玩 , 从雪场走下来后 , 晚上再一块儿吃个饭 。 “吃饭”是俱乐部重要的“联谊”活动 , 脱下滑雪装备后 , 大家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 。
不是“滑雪俱乐部”,是“滑雪爱好者俱乐部”
文章图片
脱下滑雪装备后 , 大家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 。 /图·unsplash
现在的俱乐部分类五花八门 , 它会按照单板和双板的区别划分得很清楚 。 在单板滑雪运动中 , 玩法风格不一样 , 所属的俱乐部也都不一样 。 比如有人是玩滑行的 , 也有人是玩平地花式的 。
“我们那个时候 , 没有单板、双板之分 , 大家都在一块玩 , 互相学习 。 ”张绍波说 , 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 , 像这种民间的滑雪俱乐部还是太少了 。
当成员逐渐多起来之后 , “吃饭”也成了每次雪季开始前的必要活动 。 饭桌上有人举起酒杯吆喝一声:“今年的雪季活动开始啦 。 ”这就是俱乐部最早的“开板仪式” 。 等到雪季结束的时候 , 同样是一声吆喝 , 庆祝大家都平平安安地滑过了一个冬天 , 期待明年再见 。 这是“封板仪式” 。
不是“滑雪俱乐部”,是“滑雪爱好者俱乐部”
文章图片
大家因为“滑雪”这个事情 , 聚集在了一起 , 既简单 , 又快乐 。 /图·unsplash
大家因为“滑雪”这个事情 , 聚集在了一起 , 既简单 , 又快乐 。
雪季的时候 , 每次一到周末 , 微信群里就开始了各种组团 。 张绍波还给东部滑雪俱乐部的成员制作了袖标 , “滑雪的时候看到同样的袖标 , 大家就会有一种归属感 , 隔阂也会比较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