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时评人民日报


什么是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时评人民日报

文章插图
最近,网上一则10秒钟的视频让人看了好生心疼:一群大爷大妈不停地拆包装,把白花花的牛奶倒入沟渠 。咋回事?
大量牛奶被倒入水沟
原来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中,有一个给“偶像”投票的环节设定,只要购买指定乳制品并开盖扫码,粉丝就能为自己的“偶像”投票 。于是粉丝们真金白银地整车整箱买奶,拧开盖子就为投票,这奶肯定喝不完,开了又不可能转手再卖 。于是,就出现了短视频中的那幕场景 。
浪费吗?真浪费 。离谱吗?很离谱 。这场景背后是变态的“饭圈文化” 。

“你一票,我一票,哥哥今天就出道;你不投,我不投,妹妹何时能出头?”
近年来,这种批量制作“偶像”、再用各种环节让粉丝埋单掏钱的做法,已成平台娱乐选秀节目的标配套路 。
于是,赞助商掏了大钱,不仅在节目上赢得曝光,还能通过投票环节提升产品销量;粉丝掏钱就能看到“战果”,自己支持的偶像票数刷刷上涨——这看似是让各方都满意的“多赢”局面 。
其伴生的结果就是,“粉丝运营”分工明确,越来越专业化,“饭圈”高度组织化,阵营分化越发明显 。
例如,每当自己的“偶像”面临淘汰或晋级等重要关头,人称“数据女工”的粉丝就会披挂上阵 。他们会点开各大社交平台,频繁切换手中账号,签到、转发、投票、打榜、控评、反黑……不辞劳苦,全情投入 。
“数据女工”能“勤劳”到什么程度?偶像发新歌了,要去打榜;偶像发微博了,“目标评论10万条”;有人对偶像言辞不利?组团去社交平台控评、净化,誓要为偶像正名!
图片来源:财新
这样整齐划一的行动,离不开精心设计与组织规划 。在“饭圈”,有自发组建的“应援组”“打投组”“控评组”“反黑组”,可以说训练有素、秩序井然,几乎每次出手都能掀起风浪 。
例如,2018年,某选秀综艺夺冠选手发布新歌MV,短短10天,微博累计转发就达1.04亿次!要知道,当时微博月活用户才4.46亿,也就是说,有1/4用户都转发了这首MV 。
这种好到异常的数据自然引发猜测 。之后,多款提供批量转发微博服务的App浮出水面——
其中,两款代表性App,旗下拥有17万个微博大号,同时绑定3000余万微博小号;大号是粉丝常用账号,小号则为短期内注册,目的是冲唱片销量、作品播放量、微博热度、各大排行榜名次等数据 。
这些都是有偿App 。其中一款收到的粉丝充值款项竟达700万元 。
据“饭圈”观察人士透露,在刷数据的过程中,会有后援会负责人、数据站站长及专门与公司对接的人员把控全局,执行过程也是分工细致,常人基本上干不了这活儿 。

有人说,不就是追个星嘛,看作品、听听歌不就行了?这些粉丝为啥这么拼,让圈外人看了都一脸懵?
其核心奥秘,是“养成系”的商业逻辑和粉丝参与感 。
简单来说,现在的选秀节目,谁能出道、谁“站C位”,关键是看谁得到的投票多 。因此,粉丝会觉得,自己的偶像能否出道、能红多久,跟自己应援打call是否努力直接相关 。努力了,“自家哥哥”就有票、有话题、网上舆论环境好;不努力,“自家哥哥”就没曝光、没话题、受冷落、被人黑 。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看来,近年来,“饭圈文化”越来越强调流量明星与粉丝个体成长的“伴生性”,甚至将粉丝与流量明星打造成“老母亲养儿子”式的关系 。在“流量至上”的导向下,粉丝购买力越强,偶像的“商业转化率”就越高、越有商业价值,越能得到更多资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